分享

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再学习笔记

 jacklost 2015-06-27


这是2012年8月流出的屁屁踢。据说张小龙在腾讯内部的这个演讲,139页文档,持续了8小时。书记我当时就曾看过几遍。


但过了近两年,自己也开始介入移动应用产品的开发,其间无数折腾、困惑。此次来美,专门找来文档,重新看了很多遍,游泳时也在联系自己的项目经历不断思考,受益匪浅,受益匪浅。都有磕头感谢的心了。他是多么无私分享了这些东西啊。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确实佩服你。


翻看小米《参与感》体会新营销之美,重温小龙《产品管》感受产品背后的价值观。一个是《九阴真经》,一个是《九阳真经》。事实上,我觉得介入移动端产品项目,看这两个东西,反复参详,就差不多了。不知道,这话是不是有点绝对。


1,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了解人性,了解群体心理,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


(这话听起来托大,实则事实。社群产品,在于了解人性和群体心理后的规则制定。我们做社群产品都是这个道理)


2,产品营造环境,并决定用户反应;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确实如此,你在酒店大堂,和在自己家里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里讲的是场景吗?)


3,时尚是驱动力,往往大于工具需求;


(这里说的还是后面多次重复的主题,欲望重于利益,追求时尚跟风表现自己,比功能还重要。我们在这个地方的理解,不够)


4,产品做好前不要轻易拉用户来使用产品;


(这是最让我们困惑的地方。一方面,说快速迭代,先推出再不断改进;一方面说产品做得不好,推了白推,更糟糕。究竟怎么办?这个分寸怎么把握?苦恼)


5,人是懒惰的,人没有耐心,人不爱学习;


(把握人性,是产品的出发点。但其实有点阴暗)


6,互联网产品用户是群体不是个体,群体智商低于个体,不要用对待个体的方式对待群体;


(这个判断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总是想着一个个不同个体,并满足他们,实际上用户必须抽象成一个人。乌合之众里的判断,群体比个人笨)


7,中国互联网(大规模产品)的主题是搞懂屌丝的需求,得屌丝者得天下;


(对于大规模产品,对于亿级用户俱乐部成员,对于当下的中国互联网,我觉得这都是对的。但往后,小众的价值会不会开始体现?会不会有小而美,小能活?规律是这样的。对于是热点但你不擅长不喜欢的也没必要拧着做追着做反而做不好很挫败)


8,产品满足需求就是满足人们“贪嗔痴”,不要在产品里掺道德感;


(说的是对的,但难道不是很阴暗吗?)


9,不要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用户反馈只是帮助了解想法;


(这是产品开发常常遭遇的困境。很多人提不同意见,不同需求,有些还是投资人,合作者,只要说出来的都很有道理,都是真实的需求。怎么办?)


10,功能不在多,而在少;


(确实是至理名言。我们结合产品体会,感觉更对。但做起来就跑调。微信的按钮下面就四个,这么大的产品)


11,不要从同类产品找需求,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


12,欲望(心理需求)重于利益诉求,爽,好玩,比什么都重要(利益还不是拿去爽的);


(重复这个说法,说明真是重要的,爽就是一切)


13,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14,不要从你的、组织的战略需求来逆推需求;


(这个特别是对组织需要转型的,特别在理,好多组织转型或创新,都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倒推用户需求)


15,产品是演化而非规划出来的(产品有生命);


16,但是有DNA的产品才会演化,DNA就是价值观;


17,群体效应是社交产品核心(洞察欲望,建立虚拟社区规则,引发群体效应,群体再推动规则演化);


18,将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


(我们为此困惑很久。现在豁然开朗。在限定的垂直领域内,没有高低端,只有需求度的大小)


19,设计就是分类,而分类唯在简洁(微信下面四个TAB);


(我们看到微信下面只有四个按钮,大部分好产品也是如此。这个需要借鉴。)


20,功能服务于场景和整体体验;


(场景重于需求,欲望大于利益,体验高过功能,是我从张小龙演讲中最大的体会。反复咀嚼,滋味复杂)


21,让功能存在于无形,新版和旧版看起来来没变化;


22,要坚信只做没有WEB的移动产品;


(放弃在PC上的任何尝试,即使再有多少理由,就如微信)


23,(重复)宁愿损失功能绝对损害体验;


(这点我这阵子感受更深。功能让位于体验,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而移动产品第一个体验,就是快,只有快才能爽。我们的产品扫描成功也罢,数据准确也罢,都不如用得快重要。当时外包开发团队图省事架构有问题,现在不重新做结构就快不了,有时点个信息也要转几十秒)


24,好产品自己会召唤用户,再让用户召唤用户;


(重复)


25,操作的响应速度永远是第一体验!


(再重复一次。张小龙这篇东西,有些话题重复了很多次,这个重复得最多)


26,如果没有自然增长,就不要开始推广;


(这话说得比较绝。但有道理。那是不是大多数产品做出来,就意味着需要放弃?)


27,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宁愿先放着不做;


28,解决方案复杂,一定是问题本身错了;


29,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创新;


30,价值观决定产品特性;


31,避免战略行为替代用户需求;


32,产品由理性搭建,却用来表达感性,再复杂的技术都要隐藏在极度易用背后;


(想想搜索框,输入点击,就可以)


33,做三秒就会用的特性;


34,少比多好(内容、朋友和关注都不能太多);


35,训练自己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


(清空和格式化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我们这种有历史包袱的人)


36,倒空经验,用直觉来判断问题;


37,放下情绪,才能深入问题本质,用数据来证明问题;


38,做产品要有自己的价值观、理念和愿景。是作品而不是产品,要做有灵魂的作品;


39,产品中的文字反映你的气质,你的产品美感不会超越你的审美能力;


(这一点很好。产品中的任何一句话,文字文风,是你的气质格调。我们的,太死板,太没有情趣了)


40,条理清晰胜过视觉表现,需要文字解释的功能不是好体验。

作者:熊三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