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生活 ▎乙肝患者莫要走入四大误区

 珍惜感恩 2015-06-27


误区一:怕传染,不结婚


正确观点:接受规范治疗,结婚生子不是问题

乙肝传播有3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一般日常的接触如握手、进餐、交谈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的。但并不是说乙肝患者就不能结婚,或者结婚就一定会传染给对方。

现在有几种方法可避免夫妻双方的健康一方被传染,一种是健康一方采取保护性措施,比如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从而具有完全的保护作用;另外一种方式是在结婚之前,如果患方乙肝病毒复制非常高,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把病毒量降下来。如果健康一方未接种疫苗,或是接种了疫苗但没产生抗体,可采取其他措施,比如应用安全套。

对于生育问题,我国>90%的乙肝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染或幼年期感染的。母婴垂直传播多在妊娠期乙肝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宫内感染,母亲乙肝病毒载量高则宫内感染的风险增高)或分娩过程以及出生后密切接触而感染。

对于有上述2种情况的新生儿,可以在出生后,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此方法阻断母婴传播的成功率高达90%~95%。

误区二:怕伤身,只保肝

正确观点:切勿“治标不治本”,乙肝治疗抗病毒最关键

保肝药使用不当有害无益 不少乙肝患者,不论自己病情轻重,总喜欢长年累月吃 “保肝药”,自认为既然是保肝药,长期坚持服用有益无害。其实不然,如果保肝药使用不当,例如不对症、疗程过长、剂量偏大都会有害无益。

所谓“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事实上,保肝药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

护肝降酶药治标不治本 护肝降酶的药物虽使转氨酶下降速度比较快,但是无法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可谓治标不治本。在没有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单纯使用降酶药有可能掩盖疾病的真相。既使已经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单纯降酶而不是抗病毒,也只会造成转氨酶正常的假象,乃至延误治疗。

乙肝治疗要治本,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中国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正规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

误区三:怕耐药,不治疗

正确观点:耐药可防可治,无需过度恐惧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肝进展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耐药的问题。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往往被过于强调,以至于有的患者因为害怕耐药而不敢进行抗病毒治疗,还有的患者为了避免耐药,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新药、贵药,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其实耐药是所有核苷(酸)类似物共同问题,并不是哪个药的“专利”,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累积,耐药那点儿事,已经“可防可治”了,患者无需一筹莫展。

“24周”是评价疗效的关键时间点 乙肝患者通过坚持随访,医生能够尽早发现耐药端倪,尽早有效预防和管理耐药。根据临床经验,24周(半年)是评价疗效的关键时间点,即在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时如果发现单药治疗疗效不佳,可以加用一种无交叉耐药位点的药物(加药优于换药),即联合治疗,能够迅速打压变异病毒,使HBV-DNA水平再次得到控制,远期疗效好,耐药率也更低。例如使用拉米夫定治疗24周,此时如果乙肝病毒水平<1×103拷贝/ml,继续单药治疗即可;如果>1×103拷贝/ml,就需及时加用其他药物。

误区四:怕麻烦,不随访

正确观点:在抗病毒治疗时,一般应每3个月随访1次

开始抗病毒治疗后,部分乙肝患者疗效明显,不但HBV-DNA下降了,肝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他们容易沾沾自喜,对乙肝病毒采取“放羊吃草”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殊不知,乙肝病毒拥有一颗“狼子野心”,风平浪静的背后就是阴谋诡计。稍给它苟延残喘的时间,它就在暗地里进行“变异”和“复制”。一旦变异株成了主力,患者的HBV-DNA水平就会出现反弹,如果此时还不进行干预,就会演变成临床耐药。因此,在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定期随访,每3个月检查1次HBV-DNA水平和肝功能。

另外,慢性乙肝治疗是场持久战,不能求胜心切,否则欲速则不达。目前,《中国乙肝防治指南》对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疗程的建议:大三阳患者至少治疗24个月,小三阳患者还没有明确的停药指标,但至少需要30个月甚至更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