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七、人口的变化 【考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 表2
1.(2011江苏卷地理,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对比可得出,苏中、苏北人口比例都减小,人口数量减小;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主要受自然增长(新生儿)和机械增长(迁移人口)影响,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2.(2011江苏卷地理,1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劳动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3.(2011上海卷地理,33—36)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0分)
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 【答案】1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男女各减少0.5%,推出大约下降了1%。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答案】2010 【解析】按照国际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题干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可得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8.87%-1.91%=6.96%,未达到老龄化标准。因此答案是2010年。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 2010年 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 【答案】1986;1990 【解析】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而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是1986~1990年出生的。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O~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
1982年:
【答案】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解析】根据1953年0~4岁人口出生的时间和1982年0~4岁人口出生的时间,联系我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可得出答案 9.(2011山东卷基能,35)分析数据,了解国情。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挤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5分)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 B.与1990年-2000年相比较,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量上升 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 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数据计算了出:人口总量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约125.59%〔(13.4-5.94) ÷5.94×100%≈125.59%〕;1990年—2000年人口净长1.32亿,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长0.74亿;1964年 0—14岁人口数量约为2.83亿,1982年 0—14岁人口数量约3.63亿;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约9,97亿,除了比印度全国人口数量少外,比其他国家都多。所正D答案正确。
(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
【答案】下降 【解析】从人口结构柱状图上数据直接可以得出答案。
(3)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 【答案】减少(下降或降低) 【解析】从我国人口总量不断增加,而我国大耕地总量不但没有增加(因可开垦的荒地已很少),反而有所减少(因工业与城市发展的各种非农业用地增加和退耕还林、还湖等生态用地增加以及荒漠化等原因),便可推出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减少。
【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1~2题。
1.(2011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城市迁入的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人口素质较低,难以胜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A选项错误;环境人口容量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科技水平有关,与人口数量无关,因此B选项错误;从年龄段来看,迁入人口以15~24岁,25~44岁两个年龄段人数最多,属青壮年,因此不会加快人口老龄化,D选项错误;大量人口迁入将引起城市住房、商业、工业、交通等用地增加,即加快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正确答案为C。
2.(2011
A.环卫人员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知,净迁入0-14岁年龄的人口也较大,结合题干信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中小幼教师,而其它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这三种职业人员联系不明显。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2011
A.迁入率持续上升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迁入率随时间波动变化,选项A错误;2004年前迁出率逐年下降,2004年后迁出率又出现回升的趋势,选项B错误;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图可知,机械增长率随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变化呈波动变化的趋势,选项C错误;净迁入量是指迁入人口数量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随着人口总量的变化,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选项D正确。
4.(2011
A.上海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分析,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较多,迁出较少,说明该省级行政区经济发达,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5题。
5.
(2011 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长,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为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故选项A正确;该省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并不大,选项B错误;由于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因此其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依靠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选项C错误;200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2223.45万,2010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3216.80万,十年来,城市人口增长44.67%,选项D错误。
6.(2011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仍为正值,因此总人口仍会继续增长,选项A错误;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选项B错误;根据人口数量可知,该省应为四川省,而重庆市于1997年已成为直辖市,选项C错误;由于该省区人口总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迁,故选项D正确。
7.(2011天津卷文综,12)(27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6分)
【答案】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解析】从表中信息可知,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再根据图2中务工经商人口流向,甲省的人口流动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即乙省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两方面原因使得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图2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级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2回答1~3题。 1.(2011重庆卷文综,3)造成图中A 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
收入水平高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省高迁出率低迁入率,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该地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 2.(2011重庆卷文综,4)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A.
棉花 【答案】D 【解析】通过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和人口密度最小这两个特征可以判断出该省是西藏自治区,进而判断出典型农作物为青稞。 3.(2011重庆卷文综,5)图中能够反映的省级人口迁移状况是
A.
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 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
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 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答案】C 【解析】从图2中可以得知迁出率最大约为6.5%,迁入率最大约为18%,A错;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就A一个,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有三个,都比较少,得出答案C。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4~6题。
4.(2011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10年我国人口流动的数量比2000年多11700万人,表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逐渐扩大,故A项正确;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东部地区人口比例增大,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扩大,且我国总人口数量增加,故B、C项错误;我国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增加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内陆人口不断向该地迁移,故D项错误。
5.(2011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C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医疗卫生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均优于中、西部,促使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迁移,故C项正确。 6.(2011上海卷地理,18)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答案】B
【解析】材料所示的人口迁移属于国内的人口迁移,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往城市。人口迁移促进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选项B正确。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7.(2011上海卷地理,6)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答案】D 【解析】考查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理解:由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三峡为工程移民,东部知青迁入西部边疆是政治因素。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点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三)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1.(2011
【答案】B 【解析】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因人口迁入而产生诸如人口压力增大、资源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考点2】人口合理容量及意义 |
|
来自: 昵称21189171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