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

 红崖书苑 2015-06-2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反

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恢复其殖民统治,进行了长达8年多的革命战争,最终打败了法国殖

民主义者及其军队,结束了法国对印度支那近百年的殖民统治,迫使法国承认了越南、

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和主权。
    在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向东方侵略扩张的浪潮中,法国殖民势力以武力逐步扩大在

印度支那的势力范围,至19世纪末已将印支三国完全置于自己的殖民统治之下。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印度支那被日本占领。为了反抗日本的侵略,胡志明于1941年5月领导成

立了“越南独立同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印度支那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发动总

起义,日本傀儡政权阮氏末代皇帝保大宣布逊位。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

    但是,法国殖民主义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视为在印度支那卷土重来的机会,

加紧了重占印度支那的步伐。在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联合参谋部曾就印度支

那作战范围问题进行协商,同意印度支那以北纬16°为界,16°线以南属英东南亚司令

部,以北属中国战区司令部。此后,美国从其战后全球战略考虑,表示“不反对法国军

队和法国当局回到印度支那去”。1945年9月,英军和中国国民党军按波茨坦协定划分

的作战范围,陆续进入印度支那地区受降。法国在得到美国和英国支持后,也出兵在越

南南部和柬埔寨登陆,从而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法军总的战略企图是,首先在西贡登陆,占领越南南部、柬埔寨与老挝南部,继之

在越南北部的海防登陆,占领红河三角洲地区,并从中部岘港登陆,切断南北印度支那

的联系,最后集中兵力攻取北越和老挝北部。出动兵力初期有法军第三、第九步兵师,

远东第一旅,远东海军陆战旅,第二装甲师等部队。

    1945年9月23日,法军先头部队1个团在海空军掩护和英军协助下,在西贡以南登陆。

此后,法军又先后在越南南部、中部和北部沿海多处登陆。以上述地区为基地,至1945

年年底,法军相继占领了柬埔寨全境,越南南部大部地区和中部部分地区。1946年2月

28日,法国政府与中国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国民党军在3月31日前撤出印度支那北纬

16°以北地区,由法军接管。3月6日,法军在海防登陆。不久,法军又组织了日本进攻

印度支那时溃退中国云南境内的1万余名法国散兵,夺占了老挝大部地区。

    越南民主共和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采取了以和求进的策略,同法国进行谈判。

1946年3月6日,两国签订“初步协定”,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印度支那联邦和法

兰西联邦范围内独立。但12月19日法国殖民者即撕毁协议,以其10万军队发起全面进攻,

企图占领河内,推翻越南民主共和国,达到重新统治印度支那的最终目的。法军采取速

战速决方针,以优势兵力逐步控制了红河三角洲地区,并完成了对越南南北方的分割。

越军在坚持抵抗后,实行战略退却,逐步撤至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越北根据地,北部

战场遂成为主战场。

    1947年9月,法军集中约12个团兵力,向越西北地区越南人民军根据地发起进攻,

切断了越北解放区同平原区的联系,对越北解放区形成三面包围之势。10月7日,法军

挟初战之胜发动“冬季战役”,以五个团兵力向越北解放区心脏地带实施进攻,企图歼

越人民军主力于越北山区。越军以游击战和小规模运动战相结合,采取诱敌深入、分割

围歼的战法,不断打击敌人,并在中部和南部各根据地配合下,粉碎了法军进攻。

    法军冬季战役失败后,战争进入战役相持阶段。法军改变其速战速决的方针,开始

采取巩固占领区,吞食解放区的方针。1949年,又扶持前皇帝保大建立“越南国”,组

建傀儡军对越人民军作战,企图实现“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新战略,同时给老

挝、柬埔寨两邦以名义上的独立,以图收缩巩固自己的阵地。针对此种战略形势,胡志

明于1949年1月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大力发展正规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

的武装力量,创造条件实施运动战,实现大规模歼敌。8月19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最高

国防委员会成立,随后又颁布法令,在全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49年10月,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印支人民以极大鼓舞,

也使他们的抗法斗争有了可靠的后方。1950年1月,中越建交。当月底,胡志明向中国

提出了援越抗法的请求,得到中国领导人的同意。1950年8月12日,中国军事顾问团到

达越南,团长为韦国清,副团长为梅嘉生、邓逸凡。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和军需物资,并帮助越南训练军队,培养干部。

    1950年9月16日,越军发起边界战役。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相继攻克东溪、高平、

七溪等地,至年底解放了整个越东北地区。由此,法国殖民者多年苦心经营的越中边境

封锁线被彻底打破。边界战役的胜利使越北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印支人民的

抗法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奠定了基础。

    边界战役结束后,法军转入防御,固守红河三角洲地区,拼凑兵力,伺机反扑。越

军抓住机会,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下相继发起红河中游战役、18号公路战役和宁平

战役,夺得全胜。同时,老挝巴特寮解放军和柬埔寨统一阵线解放军也连连获胜。在法

军陷入困境时,美国开始援助法军。1950年美国在越南设立军事顾问团,并开始向法军

提供大量军火。

    在上述背景下,法国政府于1953年秋派纳瓦尔将军任远征军司令官,在美军支持下

推行“纳瓦尔计划”,企图进攻越北平原,在18个月内消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

11月20日,法军三个伞兵大队以突然袭击方式攻占越西北部战略要地奠边府,随后修筑

坚固碉堡群,企图使奠边府成为控制越南西北部和老挝北部(上寮)地区的据点。

    针对法军的战略企图,越南人民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和中国人民的支援下,在越西

北和平原地区实施一系列进攻作战,至1953年年中,解放了西北各省,并同老挝巴特寮

解放军和柬埔寨统一阵线解放军相配合,解放了老挝中、南部(中、下寮)和柬埔寨东

北地区,打通了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从1953年秋季开始,越南人民

军发动总攻。这次总攻一直延续到1954年7月。在印度支那三国军民的打击下,法军的

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据点奠边府已处于四面包围之中。

    奠边府位于越南西北莱州以南约75公里处。该地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但战略地位

十分重要,法军扼守此地,随时可向越南中部和北部的越军后方实施突击,并可将越南

西北部同老挝的抗法力量分隔开。1953年年底,越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下制定了奠

边府战役作战计划。鉴于当时奠边府法军兵力不到6个营,防御工事尚不完善,计划初

期曾决定采取速战速决方针,后由于法军迅速增加兵力(达16个营),并完善了阵地设

置,故又调整计划,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以严密包围、逐点攻占、逐步紧缩、层

层剥皮的战法,先扫除外围之敌,最后发起总攻,全歼法军。

    1954年3月13日和30日,越南人民军先后发起战役第一和第二阶段作战,将外围屏

障基本清除或割裂,使中心区陷于孤立并位于越军炮火的控制之下。此时,雨季来临,

部队行动困难。同时,美军加强了对法军的支援,并扬言动用B—29轰炸机轰炸包围奠

边府的越军,甚至考虑对越“使用原子弹”。面对于此,中国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人民

军坚定了夺取最终胜利的决心。5月1日午夜,越南人民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奠边府

发起总攻。人民军以猛烈的火力和迅猛的攻势,连续攻克中心区各据点。5月7日14时,

法军见大势已去,宣布投降。法军指挥官德卡斯特莱少将及法军1.2万人全部被俘。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宣告了法军的彻底失败。1954年7月,越、法两国政府在日内

瓦举行谈判。7月20日,两国签订了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协议规定,法国

政府将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7月22日,越法双方下达停火令,历时8年多的印支人民抗法战争胜利结束。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东方舞台发生的重大事件。印度支那

三国军民贯彻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配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

呼应,逐步由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和阵地攻坚战,歼敌14万多人,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

那的殖民统治,恢复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胜利,给世

界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人民以巨大鼓舞,对战后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产生了

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