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许多父母一样,我笃信「亲子共读」好处多,在女儿出生前便积极物色适龄的绘本,准备好好大展身手。然而,实际执行下来挫折还不少,数度萌生放弃念头。有趣的是,我身边跟我一样的父母比比皆是,原因不外乎是「小朋友没耐心,这页还没念完他就急着翻页」、「孩子比较喜欢看DVD,而且我有帮他订阅XX月刊」,孩子年纪小一点的则会说:「反正她又听不懂」、或是「这年纪的小孩只会撕书,晚一点再开始唸给她听好了」。 这些理由综合作用之下,父母要不是自我安慰:「没关系,长大一点再唸就好」,要不就是砸钱买下一堆精美的 DVD 或有声书,企盼这些产品可以发挥一些弥补功能。不过,这些炫丽的声光效果或许可以立即吸引小孩子的目光,但长远来看,却是牺牲了原本应该可以是属于亲子共同学习与共读的时间,白白把应该是宝贵的教养机会拱手让人。 亲子共读永远不嫌早 每当共读过程不甚理想,我总告诉自己,亲子共读仍有其无法取代的益处: 1.建立紧密的亲子联系 据研究,宝宝在母亲子宫内便已经可以分辨母亲的声音,并且可以对母亲的声音做出反应。透过亲子共读,不但让宝宝延续了在母体内的熟悉感,增进亲子情感,待宝宝长大些,更可透过共读与宝宝建立起共同的话题。 2.累积孩子语汇、大幅提升学习力 共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语汇运用、刺激孩子语言发展。澳洲墨尔本的应用经济与社会研究组织去年 (2013) 发表了一份研究:倘若固定每星期陪孩子共读3到5天,等孩子到4、5岁大时,他们的语言敏感度将可以比同龄的孩子领先大约6个月的程度;如果将共读的频率拉高到每天,比起那些共读经验少的孩子,则语言程度甚至可以领先将近一年。这项研究更清楚地证实了共读频率对于语言发展的帮助,以及对于未来学习能力的影响。 3.提升专注力与记忆力 由于孩子必须在共读的过程中尝试跟随父母亲的语句和所指图片,甚至必须和父母一问一答,无形中也养成了专注力。孩子也可以从日复一日反覆阅读的过程中,强化对书本内容的印象,训练记忆力。 4.帮助孩子认识抽象概念 孩子每天都在探索生活,每天都有新奇的发现。透过阅读,孩子可以较有系统性的认识这个世界、有机会了解抽象概念、认识不同情绪。而这个步骤由父母来执行是再好也不过了。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堡垒,由堡垒所介绍出来的世界可以让孩子感到放心及安全,在安全感中茁壮的孩子不畏不惧。 5.提升沟通技巧与自信心 孩子透过共读认识语汇和句子结构、表达能力自然进步得快。当小小孩有足够的语汇和说话经验足以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再需要依赖啼哭时,孩子自然会因为这样的能力而自信心大增。 别把宝贵的教养机会弃之不用 这些就是共读的好处,也是每当我带着孩子共读过程遭遇信心危机时,不断拿来提醒自己的理由。以「提升专注力」这一项益处来看:如果父母因为孩子专注在书本上的能力还不够,就在共读这件事情上面打了退堂鼓,这岂不是本末倒置?我们不就是为了提升孩子专注力,才强调亲子共读的吗?如果我们因为「反正孩子又听不懂」就放弃共读,那不也违背了「增加孩子语汇认知」的原意吗? 是以我将共读形容是「倒吃甘蔗」––尽管一开始容易令人挫折,但随着共读经验的增加,这样的经验将会越臻美好。还没两岁的女儿从不会说话,到现在可以正确指认故事人物、可以早我一步把我打算要唸的台词给抢先念出来、甚至会主动挑书央求我为她念,我便知道,我快要尝到甘蔗的甜头了。 当然,更令我神往的,是那种「孩子还需要我们」的被依赖感。 一如张大春在记录陪孩子「认字」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慨:「能够将教养像礼物一样送给孩子的时光,非常珍贵而稀少 」,这句话用来形容在亲子共读这件事也相当贴切。总有一天,孩子将会羽翼丰厚地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不再冀求我们的帮助;总有一天,孩子将拥有丰厚的外部资源,而我们能给予的相对显得寒酸。总有一天,孩子全心全意仰赖你在你怀里听你唸书的日子,只能往回忆里找。 思及此,那么原先认为挫折累累而数度想要放弃的共读活动,也就变得珍贵不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