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pengxq书斋 2015-07-01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2010-03-15 15:35:33)
标签:

杂谈

分类: 【神都老城区】

    老城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现在的老城是金兴定元年(西元1217年)金代以宋“河南府”为主体建城,由于金贞祐二年(西元1214年)春,蒙古军围攻金中都(北京)后金宣宗于五月间率领皇室迁都南京(开封),金宣宗南迁后,河北各地已陷于蒙古,金王朝只有固守黄河、淮河之间的中原地带。于是,在兴定元年(西元1217年)八月,将洛阳升为中京,改河南府为金昌府,领九县四镇。九县是洛阳、沔池(渑池)、登封、孟津、芝田、新安、偃师、宜阳、巩县,四镇为龙门、长泉、缑氏、洛口,人口三十余万。
    历史上洛阳长期战乱,此时已是一片废墟,正大四年(西元1227年)开始在废墟之上筑城。据《元河南志》载,新筑的中京城“东据瀍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仅一里。”显然,金中京城是在原洛阳城东城基础上修建的一座城,即今洛阳老城前身。历经元、明、清至1948年洛阳解放前城池基本不变,故称“老城”,是洛阳最后一座城池。

    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无数历代名流、文人雅士。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北邙翠云峰上隐居炼丹,并著成《道德经》;东汉张陵在此修道,创立天师道;帛家道祖的帛和在这里创立了帛家道;北邙翠云峰上清宫遂成为道家和道教的发源地,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文物古迹众多,现存文物古迹6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比较著名的有东汉的董公祠、妥灵宫,隋朝的周公庙,唐朝的明堂,宋代的文峰塔,元代的府文庙,明清的鼓楼、山峡会馆等。

   

 

一、洛严关

     位于老城区南关菜市西街南口(雷家口),始建于清代。为防城郊“刀客”入城所建。二层砖石结构,进深5米,宽6米,高近7米,大青砖所砌,二层起楼为守夜者  望。关口南、北上方各嵌1×0.5m石碑一方,书“洛  严关”、“口保”。该关旧时所处南关码头,傍晚码头收船后即闭关门。现关门无存,仅存碗口大门闩臼。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二、三官庙

    (又称延福宫)位于今老城区康乐巷南段东侧,据《洛阳县志》记载:建于“大明弘治二年(西元1489年)伊王建,内祠三官,范铜为像。”俗称铜三官庙,原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玉皇阁,庙前有戏台。每年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香会。现仅存后殿,占地约130平方米。东半部顶坍塌,其他建筑遗址现为居民楼房。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前檐斗拱。一图,感觉大殿应该是由悬山改为硬山。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前檐斗拱。二图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斗拱细部。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三、董公祠 

   位于今老城区东大街132号,即民主街南口与东大街交叉处西侧路北。是为纪念东汉大夫强项侯京兆洛阳令董宣而建。始建于明代,原筑座北向南,祠内正殿一间,卷棚一间。现院内存有民国期间的洛阳县同善局产业碑一块和乾隆四十一年(西元1776)“岁次丙申”石碑一方。该祠经改建现为旅社。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左右。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四、祖师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构)。位于今老城区北大街北段路东。占地1688.23平方米。现存有大殿,耳房。占地面积340.80平方米,大殿面南背北,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左右暖阁各一间,歇山顶,四周皆斗拱,飞檐起翅,琉璃瓦覆盖,顶部正脊两端陶塑龙吻,脊背上饰龙、荷花彩陶浮雕,殿顶四角戗脊背上塑四神。大殿数根巨柱、梁枋均饰以彩绘。1996年洛阳市文物局拨专款对其进行了修缮。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大殿正面
老城区古迹古建简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