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乡村趣闻...牵猪哥

 广东黄汉光 2015-07-01
旧时,潮汕有些农户专门以养母猪来生猪仔的。当母猪到了“育龄”的发情期,就需要公猪来配种,这种专门用于播种的公猪俗称“猪哥”,而从事协助公猪播种的人则被称为“牵猪哥”。
在潮汕地区,从事牵猪哥者因为经常要看公母猪交配,被认为是污秽之事,因此这种职业是带晦气的、不光彩的,是下贱的行业,最为人看不起。因此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大多是身体有残疾和没有老婆的孤寡独命的男人,正常健康的男人是不养公猪的。每当人们看到有人牵着一头配种公猪昂首阔步前进时都会冷眼相待,尤其是女人更是躲避三舍,小孩子则会被禁止观看。人们不让牵猪哥者摸自家小孩的头,也不准他走近神明,许多宗族的、乡里的聚会和公众活动,也是禁止牵猪哥者参与的。潮汕民谣:“天顶飞雁鹅,阿弟有妻阿兄无。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着无奈何。打起包裹过暹罗,来去暹罗牵猪哥。”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牵猪哥职业的低下。
牵猪哥者一般住在相对僻静的地方,如乡村或圩镇的边缘,居室十分简陋,一间破屋供自己居住,屋子外搭建几间养公猪的猪舍。牵猪哥者一般养两到三头公猪,太多财力、精力不足,只养一头又会使公猪配种过于频繁,从而影响配种的效率和效果。
每当小猪断奶被卖掉后,母猪很快就会发情(潮汕民间俗称“走群”),养母猪的主人在看到母猪发情,特别是母猪精神呆滞,行动迟缓(有的反而烦躁),阴部浮肿充血,并有粘液分泌时,就会马上告知牵猪哥者前往配种。因为母猪发情时,生理上起变化,精神状态不稳定,到了陌生的环境易受惊,不利于配种。而雄性在交配时往往占主动,即使在新环境,也不易受惊,所以公猪前往与猪母交配更妥当。一般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天只配种一次,再多的也只能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但有时配种户集中约在一个时间段,那么也只能让公猪再辛苦一次了。这时,过度劳累的公猪已没有了刚出门时的兴奋状态,走起路来疲疲踏踏,三步两停,牵猪哥者只得用小竹枝轻轻的抽打。有时,公猪不愿意爬到母猪身上,牵猪哥者就要半诱半强迫,帮公猪爬上母猪身交配,因此有时手中沾上精液是在所难免的,成为世俗人的话柄。公猪、母猪交配后,牵猪哥者要用竹子轻轻敲打母猪后臀数下,并边打边说好话,一般的用语是:顺顺,顺顺十二只。要是母猪未能受孕,牵猪哥者就得让公猪重“牵”一次,直至母猪受孕,母猪的主人也会给牵猪哥者适当补贴一点人工费。
牵猪哥者在公猪给人家配完种,拿到工钱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消费,而是到市上买饲养公猪的精细饲料,还要到鱼市上买鲜“江鱼”熬江鱼汤喂养公猪。喂养公猪的食物尤忌缺盐,缺盐则精子不活跃,难着盘,易流产。营养足,管理好则公猪体格健壮,活力四射,利于繁殖良种。因此,虽然每次配种拿到的工钱不算少,但基本上都用在公猪身上了,而且还要留下一些积攒起来,以待日后公猪老了之后,买一头小公猪来替换。于是七除八扣之下,牵猪哥者自己能用的钱,也就所剩无几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汕农村都设有配种站,并实行科学配种,人工授精,加上潮汕农户养母猪的数量减少,如今在潮汕地区已很难再见到有人牵猪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