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册》

 ajing科研馆 2015-07-02

关注“壹学者”公众号,获取以下全部内容


千部图书 | 百万论文 | 前沿资讯 | 科研工具

学术会议 | 实名社交 | 极速出版 | 学术活动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册

文/彭明辉

投稿邮箱:yixuezhe@rucdm.com


编者按:研究生生活就是一个努力求生的过程。拿到学位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才能不虚度那二三年的时间,那是你一生中最美、最好、精力最充沛的年华。如果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学术上没有什么收获,思想上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逻辑上没有理性批判的能力,那么你这研究生可能真就白念。你浪费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世界天天在进步,反而在校园中又蹉跎了二年。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你已经落在了后面。所以,读研究生没有把你'读活',反而把你'读死'了。可以说,研究生就是学习如何在学术训练中生存下来的一门学问。

引子

Before you try...


Before you try to solve a problem, define it.

Before you try to control a process, understand it.

Before trying to control everything, find out what is important.

Start by picturing the process.

---- John T.Burr, Quality Program(June 1990),p.64


1、研究生期间要学什么?


我认为研究生期间学生应该学三件事情: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

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

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

如果能够按照这三条要求自己,毕业后做不做本专业,并不重要,因为你的研究素质已经建立了,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了。


2、修行,修行, 不修如何行?


学生找工作,挫折很大,并不是没有单位要,而是自视很高,却拿不出漂亮的履历,说不出我做过什么,也没有证据我做得有多好,无法让只有一面印象的用人单位认为你是难得的人才学校的标签只是一个台阶,再往上需要的是你修行的纪录,到了单位之后,你的成长之路将是你修行的回报。


修行,修行,是需要修的,要花时间,要花精力,更要用心去体会,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事的方法和态度研究生期间是很难得的有那么多可以自由处理的时间,应该尽量多地挖掘自身的潜力,为未来奠定基础,否则工作后有家庭后就会有了很多牵绊,修的机会就更有限了。


3 、如何发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保护草坪是很难的,因为草坪上的路往往并不是按人的方便性来修的有一次一个设计师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现了几条道: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想而知。


具体到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也是这样,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


学会倾听心音,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


4、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


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 E. SlavinCooperative 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


5、如何发现一个研究课题


如果你现在是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不妨多做一些泛读:

1.浏览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

2.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倾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之后,也许就形成了你的论文选题了工作之后,也是这样,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也可以通过这些热点话题,找到阐述你的认识和实践的新鲜角度这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要求你换个角度重新认识你的工作的价值,训练自己具备从平淡中看出不平凡的眼力,这样你才会不断有兴趣激励自己做些事情。


6、如何选导师


在选导师的时候,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的就我从做学生以及现在做导师的角度,感觉有两点非常重要:

1)那个研究课题你真的有兴趣,并且你知道你要研究什么;

2)你和导师的性格能够合拍。

对于第一条,也就是说你应该先发现你的兴趣,再看哪个老师对你指导最合适兴趣有两个来源:或者广泛地涉猎各种信息,从中发现兴趣(广度搜索:确定领域),或者参加一个或多个项目,根据不断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兴趣(深度搜索:确定问题)总之,多做事情,多看书,确定论文选题并不难。


对于第二条,主要影响做论文时候的愉快程度人和人并不都能默契的,即使相互欣赏,也未必能够一起共事所以找到你能够忍受并能够接受对你批评指导的老师,对你顺畅地完成论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处处感到老师对你不满,即使你自认为很不错,或者认为老师根本不懂你做的是什么,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最好换个导师:你应该选择能够接受和欣赏你的人做导师为了避免开始的选择错误,你应该在选择导师之前,多参加几位老师的项目,从中体会各位老师的管理风格,认识自己的兴趣,不要一味地看导师的名气,尽管名气大的老师可能项目多些,也许会更容易找到你的兴趣。


7、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的角色作用


我尝试过三种指导方式:

1)让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研究,老师至少给予方法论上的指导


优点

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老师开拓思路和方向

大多数学生在研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的目标方向,选择方向的过程异常痛苦学生所选择的领域也许是导师所不熟悉的,为了能够从内容上提供指点,导师也要看相关的文献,如果学生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导师就很难给出专家级的指点,学生也有孤军奋战的寂寞所以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我将不采用此法安排论文了


2)学生做老师申请的项目

优点

项目有明确的研究要求,老师能够具体指点,还有同学一起攻关。

缺点

因为老师对项目的认识在短期内很难传给学生,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总不得要领的表象,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师对项目干预很少,学生就需要自强自立,否则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对学生的培养可能都达不到预期目前我还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非编程项目几乎都是自己亲历完成,无法借助他人之力,这是以后必须要改进的。


3)老师表达对某个方向领域的兴趣,学生自由开垦

优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着眼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老师因为对该方向有兴趣,也许没有深入,也许过去已经有过积累,所以还能够对学生的着眼点给予建议学生自由发挥后,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结果,师生都会因此欣喜这是我所发现的论文期间师生关系作为融洽的一种合作方式。

缺点

学生仍旧可能感到是在孤军奋战,缺乏交流对手。


8 、如何得到导师的指导


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动的找学生以外,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届的几个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而是平时交流频度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我的建议是:

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


2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看似与你的论文并无关系的事情老师往往根据对你的直觉认识,认为你合适做什么事情而分配给你一些工作,也许别人对你也是这个印象,也许这是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你的优势认真地有意识地发展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


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点。


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师分配给你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


5记住,任何时候研究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进入导师办公室,寻求帮助,即使你认为是你自己的问题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老师知道你是因为有问题而进展停滞,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


9、如何得到老师对论文的指点?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论文,论文可以成为师生之间非常好的沟通载体很多同学都是在最后一个月才把论文交给老师,老师能够做的就只是对论文规范性方面的修改了但是论文中往往反映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能够早和导师沟通,论文时期对自己的训练将会更加富有成效。


我的建议是:采用原型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尽早完成论文的整体框架,在每个版本征求导师的意见这样的好处是:导师可以较全面的了解你的想法,从而按照你的思路帮你拔高相反,如果是零碎的部分去请教导师,导师往往会按照她如何做这个研究的角度给你提出建议和要求,因为两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会造成理解认识的误会,而影响论文研究的进展和流畅。


10、如何准备答辩?

论文答辩主要是阐述论文研究做了什么,因此在答辩陈述的时候主要是说自己的工作建议采用下面思路准备答辩报告:

1)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必要性(一句话概括研究背景)。

2)对于这个问题,我所采取的研究思路,为什么要这么研究。

3)我的研究结论,以及每个研究的支持论据(这时候也可以用到一些文献作为证据)。

总之,说清楚你的研究逻辑在阐述时,比较忌讳

1)花很多时间从盘古开始说起。

2)过多交待大家都知道的现状。

3)好像教书一样,过分显示自己的饱学博览群书。

答辩不是论文的缩写版,论文需要说明来龙去脉,而答辩只要说明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答辩委员会成员都是专家,但是不一定精通你所研究的问题,也许其中还有一些人不太了解你的研究领域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就在于他们能够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问题也能够找到其中的漏洞,这是一种学术敏锐能力,支撑这种敏感的是思维的逻辑性所以在答辩的时候,如果想让答辩委员会少提问题,最重要的是你的阐述要有逻辑性,自圆其说最重要,对所有问题的回答都要立足于你的研究(可以看作从圆心射出的射线),你甚至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不在我目前的研究之内,以后也许可以加进去断不可以被答辩委员牵着鼻子走,随口胡说,进入自相矛盾的陷阱。


如果发现答辩委员中有人不难倒你不罢休,你可以索性告诉他:我没有研究,愿听指教,尽早结束折磨。


11、定位而后耕耘,知足


有一次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常识: 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水的不同深度,吃的东西不一样引申来说,它们都是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人也是这样,生活在不同的空间,用不着羡慕别人吃的是什么,你只吃对你最合适的就行了,在你的那个层度吃好喝好,做一个幸福的大鱼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层次,然后耕耘,知足,在自己适合的环境里,大家都可以成为大鱼。

类似的俗语:行行出状元。


12 如何让机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三五个人聚会,你洗完了苹果,发给大家你拿起的第一个苹果,一般都是面上看到的最大最好的那个(我们从小教育使然),交给的是离你最近最顺手的那位,这是你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人吗?未必!


如果把苹果看成机会,怎样让你自己成为最靠近发苹果的人?


如果你不是最靠近的人,看到别人拿到最大最好的苹果,你会怎么想?如果这不是苹果,而是机会,在生活中,你还是这么想吗?你还能够保持对待苹果这样的心态吗?


机缘巧合,有一定的必然(都来聚会),但很多时候也有很多偶然,用不着患得患失,也用不着羡慕嫉妒,你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增加必然(走近些,主动些)。


13、为什么要公开资源和成果?


这是一种价值观:你对投资和回报的计算方法一般人不愿意公开所拥有的资源,是因为害怕被人捷足先登,害怕竞争我一直相信:是你的,别人拿不走,不是你的,送到你的门口,你也未必有感觉就象数据和信息概念的差异一样,同样的内容,对有的人是信息,对有的人就只是数据。

我觉得学校的教育研究和企业的产品开发不同,教育研究是一种公益活动如果你认为什么应该研究,自己却没有时间做,或者进展缓慢,却遮着盖着,人为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这不也是一种犯罪吗?(极端说法)如果你看到别人接受了你的思想,而取得了成就,你应该感到骄傲:你的眼力多好啊!当然这个人如果有良心,他应该说他受到了你的启发,但是不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名这个东西,就象是一个靶心,会使你招到更多的评头论足,虽然有时候可以满足一定的虚荣心为名所累,苦!


每个人的想法和认识都受自己的知识结构影响,你做这个研究肯定和他的着眼点不一样,玫瑰花还有好多品种呢,何况一个研究领域,即使是同样的课题,也可以写出不同的论文,教育研究不是很提倡重复研究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又何必担心呢,如果英雄所见略同,更要高兴了,知音难觅啊。


你还可以这么想,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多么寂寞,能有人同道,不亦乐乎你可以借助别人的工作成果,特别是新领域初期开拓的基本积累,什么文献索引什么名词定义,你能够踩在多人的肩上(大家互相踩)而不用自己一锄一锄地垦荒,能够专心做你想做的你擅长的事情,多开心啊!如果你本身有惰性,为何不有效地借用外力逼迫你上进,发展出成果呢?水涨船才能高啊今天你启发别人,过两天有更多人启发你,这种echo比自己一个人玩有趣多了只有先开放,才能有流通,你不给别人,别人也不会给你在现在这个时代,个人的勤奋努力是一个方面,对于资料的占有却有可能是成败的条件,你是不是具有辨识资料的能力可能是成败的关键,而这种能力也必须得见多识广,才能全面地诊断自己去找吗?当然要做,有送上门的,来者不拒啊。


14、从写备忘开始


人的素质可以从点滴小事开始培养比如和导师面谈的时候有心的做笔记,事后马上整理出备忘,发给导师,这一方面可以确认你对导师的要求是否明白,一方面也可以和导师一起控制进度。


这个练习的素质是准确的理解能力别以为上了这么多年学,做了这么多年的笔记,这种能力已经具备我发现这方面人的差别真的是很大,有的同学不能记住谈话要点的一半,而且还是非常不准确的一半对于做教育研究的人来说,这更是一大忌讳:很让人怀疑你的观察日志访谈记录的质量。


这种素质对你以后就业也有好处,可以让领导快速发现你这个人才为什么秘书容易升官,有更多的上升机会?固然是离机会近,有信任度,但也不能忽视了秘书这个岗位确实很锻练人:别让领导把话说几遍,别误会领导的意思,知道的说你能力有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假传圣旨,狼子野心


我是通过要求助教写课堂实录来锻炼写备忘的能力,但是助教们似乎都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所以....


15、你是水漂吗?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本科所学的专业甚至近年所从事的工作都会给他的做事方式打下很重的烙印。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一所大学的计算中心工作,极擅长在烦乱的页面中快速捕捉出有价值的信息,迁移到生活中,当我们在美国逛商场时,他总是能够很快找到一些价廉物美有趣的东西我还有一个学生,是图书馆系的本科毕业,非常精通在网上查找各类资料的手法,但是却会告诉我:英文文献超过多少页就看不下去,活脱脱网上浏览习惯落下的毛病。


现在紧张快节奏的社会使每个年轻人都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快速成功的渴望,以及无名的烦躁他们的行为方式让我想起了水面上欢快跳动的石子,有的人打出去的水漂可以跳十几下,但是最后还是要落入水底,沉寂下去。


快餐一代需要了解自己与身齐长的优势,也要知道因此而产生的弊端,快准广,还要结合深才有可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6、是重用还是捧杀?


学生找工作,如果用人单位给个一官半职,就觉得是得到了重用,跃跃欲试,心往神仪;如果是安排从基层做起,就觉得怀才不遇,往往愤而他去。


我的看法是:刚刚工作,去一个项目组从底层做起,要好于刚开始就承担责任就如同从阳光下突然走进一个黑屋子一样,你需要时间熟悉这个单位的文化和潜规则,先看后动,你会有更多的主动性再说,如果你所在的项目组有几个能人,你短期所学到的必将超过你自己摸索的,少走很多弯路。


17、我该出国工作还是考博?


这基本与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有关。

唯一能够谈到策略的是: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发现问题,会使以后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如果你打算去国外的名校学教育,经历的丰富多彩常常会影响你的录取:他们希望学生构成调色版很多中国学生在美国拿博士学位,做的论文则是中国的教育实践,大都是基于以前的积累。


18、如何听讲座?


听讲座也是有些环节应该注意的,有些能力可以借机训练的:


. 事先了解一些讲座人的经历或读些这个人的文章,或者相关话题。可以保证所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人有可能回答出来的经常会看到讲座的提问者只关心自己心中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个人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有积累,这样的结果是他不会给你满意的回答,在有限的讲座时间内这是一种机会浪费,当然提出一个问题投石问路也是可以的。


. 学会快速做笔记的能力,笔记可以是顺序地纪录要点,也可以是画出内容之间的关联重要的是在听的时候要不断地质疑。记录下你的怀疑,你的推论,看看你的想法和讲座人是否一样同时,也为后面的提问做好准备。


. 在听讲座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讲座人的逻辑,他的理论依据。他是怎么成长的,哪些因素影响了他的思路和发展对于那些对你来说只需泛泛了解的话题,不妨将对leadership的关注作为讲座的另一收获。


. 对于别人的提问,可以在心里给出回答,比较自己的回答与他人的区别不要对别人的问题不屑一顾。尝试理解他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还有哪些潜台词没有说出来,也许这里就有一个你没有想到的角度。


. 扪心自问:在本专业技术领域你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意义?可行性?价值?


19、如何写论文


1)论文要论才成文

中学学写议论文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要有论点论据看学生的论文,发现大家往往不太注意提出论点,收集论据,进行论证,或者是很感性地说些感觉和猜测,或者是平白地陈述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何去何从往往缺乏强有力的论证和阐述,功夫没有做啊。


2)请重视摘要写作

在审阅几届学生的学术论文的时候,往往发现学生不会写摘要,也许是不重视摘要写作所致?摘要对于论文非常重要:决定了编辑评审人员是否会采用你的论文,读者是否会阅读你的论文。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学术能力----简单概括地向别人介绍你的思想观点成果摘要说明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的写作目的,你对所做事情的价值认定如果你的摘要不能成为你的论文的好广告,就说明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中小学的时候很讨厌老师经常要求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现在想来,这其实就是在训练我们的阅读能力----你读懂了什么,也是在训练我们的概括能力-----你读到了什么?转化到论文的摘要上就是---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这个写作功夫真的是一脉相承的用心体会,不断实践,写出一个让人看得明白引起兴趣阅读的摘要并不难。


3)论文的理论框架

论文的论点在阐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是硕士论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罗列论文的理论水平往往就从这里彰显了,理论和观点的差别就是系统性理论框架如同纲,纲举目张,论文就成一体了,否则会有拍脑袋的嫌疑,别人也会质疑结论的覆盖面和价值。


4)学会写标题

好的标题应该是简明扼要,并且要求全文标题风格一致,这也是训练概括能力的时机。


5)重视结论写作

学生论文中往往不太重视最后的结论写作,大概是论文写到最后已经不堪承受了,也许是想反正我以后也不做这类研究了,所以草草收场况不知写论文结论正是训练人的大好时机:概述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


结论中的第一块是概述你的工作,实际上是在阐述你对所做工作的核心内容及其价值的认识,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自己都说不清工作的内容,这样的论文不写也罢了,省得危害生态环境。


结论中的第二块是对研究不足的分析,对研究过程方法结果的反思,是你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基础每次写论文的时候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反思,这种素质会迁移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受益终身。


结论中的第三块是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体现了你对这个领域研究发展趋势的把握,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对你职业的发展leadership的形成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6)毕业论文的结构

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搭毕业论文的结构,于是就会去找师兄师姐的论文观摩,方法是对的,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帮助。


建议:在查找论文相关工作的同时,搜索国外大学的博士论文揣摩他们的论文组织,一般来说国外大学在论文写作方面会比国内规范很多。


7)写完的论文应该给谁看?

我认为论文写作有两个目的:

1)将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介绍给大众,这可能是你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是你看到的别人的工作,希望得到应用;

2)反映你的研究水平研究兴趣,希望得到肯定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写好的论文应该给谁看,就比较清楚了:给你写论文时候心中所想的读者对象看,比如能够运用这篇论文结论的人,另外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以及能够指出你的论文结论是否可行的人各类导师,他自己可能没时间看,但是会让他的学生看,写文章,说些话,不就是想让人知道吗,看得人越多越好啊之所以要想这个问题,是因为要提高你的论文的引用率和影响面,不能只是因为凑篇数而写作。


具体到毕业论文的送审也是这样,不是为了要自己的论文好过,找个好好先生(一般硕士论文都不会刁难的),而应该找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先生(你的论文对他有价值)或者找在这方面有研究的人(他的建议对你有价值)当然,很多时候是导师决定了送给谁审阅,但学生也是可以提议的,这是你建立在学术圈子中Leadership的第一步:让外校的知名学者知道你。


给谁看对应着不同的操作实现:如决定所投稿的会议杂志,也可以是发给不同的人在自己的网站blog上写明读者对象也是一种方式:省别人时间的同时,也使你的论文散布更有针对性。


8)为什么要给国际会议投稿?

很多同学都不会看国际会议的征稿通知,除非是在中国开的原因是觉得出国开会不可能,所以也不会向国际会议投稿。


我认为向国际会议投稿对你个人有两个好处:

1)得到对你的研究的专业级指点:国际会议论文的评审有的是很严格很认真的,评委会非常仔细地告诉你你的研究哪里有问题,你的文章应该怎么修改大部分的评语都非常专业尽职,所以对你的发展很有好处。


2)中国有很多工作做得非常好,就是缺乏使者传播到世界,你承担这样一个角色的好处是:让你的工作得到国际国内的认可,这也是你在学术圈子中建立Leadership的重要一步:让国外的学者知道你。


9)怎样提高论文投稿命中率

首先,需要翻看该杂志最近一年的文章,看看杂志的定位读者群,文章偏好;


其次,将你的文章按照该杂志的风格来写,或者为你的文章寻找一个风格定位一致的杂志,这样就可以增加刊登机会另外,关注杂志的特刊征稿,适时投稿,也会增加命中率。


10)论文最后的审校

在论文经过与导师的讨论,几番修改之后,准备付印之前,一定要再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改正所有句子不通顺和错别字的地方,否则,不经心的粗心,会给评阅人员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最后审查一下目录:章节的标题是否简明扼要,句型是否有一定的对称性和一致性?


11)为什么要写立项报告?

每年都会有一些立项的机会,老师也会让学生围绕他的论文写一份立项报告学生是否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呢?


首先,立项报告是向别人解释我要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它的价值是什么,写立项的过程是进一步理清思路的过程,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有可能让看的人明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是先自己投资做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后再写立项申请,结果命中率大增的原因:因为那时候的立项报告确实是言之有物,可操作性强。


其次,因为老师也希望立项成功,所以你写好的立项报告老师会仔细地改,将老师修改后的版本与你的原先版本进行仔细比较,揣摩立项报告每个成分应该怎么表达,会提高你对这类层次文书的写作感觉,也会为你工作后尽快地建立自己的一方沃土打下基础。


如何看待写而不中的问题?有人因此觉得是浪费时间,因为项目的中与不中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立项报告的质量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处理态度是:不要以中与不中论成败,要看到写立项报告的种种好处,比如这是很好的练笔,再比如每写一次,对项目的认识就更加深一步。


学生写立项报告最薄弱的环节是不会写目标和意义,因为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或者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下看问题,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看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谓学会拔高,也可以算作立项报告对我们的一项训练吧。


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

壹学者微信号: my1xuezhe

主要资源(无需下载,关注即可获取):

优质论文:300万篇学术文章检索、全文阅读

精品期刊:人文社科精品期刊在线阅读

畅销图书:5000部畅销图书在线阅读

学科资讯:项目基金、科研动态、会议信息实时获取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壹学者】更多功能及价值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