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慢器曰 | 《茶经》版本略述

 真友书屋 2015-07-03



《茶经》为唐代陆羽所著,是最经典的茶学专著。《茶经》从成书以来累计有六十多个版本,从版本角度上讲颇为壮观,这让许多“经”典都望其兴叹。


在中国文化里,茶是偏休闲娱乐,轻意识形态的生活禅,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喜闻乐见。所以历史上,见过灭佛的,也见过黑中医的,但少有人为难过茶,《茶经》也就因此流传广泛。


《茶经》虽然有这么多版本传世,但大体相同,只是在个别字句上稍有不同。这些不同并不影响全文的阅读,所以从版本上来讲,《茶经》的六十多个版本并没有大规模的增删篡改,基本都保持了原貌。比如大部分《茶经》版本中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西塔寺本把“脑疼”改成了“脑痛”。疼、痛的差距本就细微,在质朴的世界观中,这样的差别并不能称其为不同。


《茶经》版本的不同更多是体现在典型版本背后的撰录掌故,其人、其事在今时看起来也颇为好玩,所以有价值。今人做事多是没故事的,所以寡然无味,也就再没有什么好说。


《茶经》版本一般按形式和内容区分。我更看中形式分类法,也就是丛书本,独立刊本和附刻版。



民国陶湘影百川学海版《茶经》,器曰书坊二零一四年再版


目前已知最早的《茶经》刊本是收录在宋代左圭所辑大型丛书《百川学海》中的“百川学海本”,这也是后来众多茶经版本的祖本。其行款为12行20字,板式为细黑口,左右双边,百川本《茶经》原文中已经附比较完整的注文。宋“百川本”对后世影响深远,及至民国,亦有陶湘影《百川学海》,其中也完整收录了《茶经》


到了明代,《茶经》继续为各种丛书的常客,明钟人杰编《唐宋丛书》,明万历钱塘胡文焕《格致丛书》,明陶宗仪编《说郛》,明崇祯年喻政所编《茶书全集》,都有《茶经》的身影。这个时代亦有先贤对《茶经》进行增补,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增加"题为宋审安老人撰" 的《茶具图赞》。陆羽的《茶经》最后一章是“十之图”,大概是倡导要把他写过的东西“张挂起来”: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后人按照他的想法逐步做了,善莫大焉。


《茶具图赞》


清代,《茶经》也还是继续流行,只是在《四库全书》收它的时候,因其“犯胡”而稍有改动。所以《四库全书》本《茶经》不看为好。


除了挤身丛书之外,《茶经》也曾独立刊行,其中最著名的刊本当属“竟陵本”《茶经》。竟陵,陆羽的故乡也。《茶经》在竟陵被传唱也是理所当然。


竟陵本《茶经》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青阳柯双华牧守荆西道,巡行至竟陵,“访唐处士陆羽故处龙盖寺”,“因慨茶井失所在”,于是“复构亭其北,曰茶亭焉”,“他日,公再索羽所著《茶经》三卷”,龙盖寺僧真清从《百川学海》中抄录《茶经》“而谋梓”,于是将准备付印的陆羽《茶经》,奉送给柯乔阅览,柯看后,感叹地说:“《经》可无不刻乎?”遂命刻印于龙盖寺。


那时的官员们还是做了不少泽被后世的好事,官方的支持,乡绅的热情参与,最终促成《茶经》面世八百年来最用心的一次刊校。乡情深浓,影响深远。自明至民国,陆羽故里出版《茶经》数十次。正因为这些贤达之士的努力,才使竟陵版陆羽《茶经》得以传承,永昭天下。


一部书,如果不用情感,往往不能做好,乡情的支撑成就了“竟陵版”《茶经》在整个《茶经》版本体系中绝对优秀的地位。


和刻本《茶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