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使读了硕士,也可能被穷死

 风音日和IKLS 2015-07-03

(文/刘兴奇)近日一条消息: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30岁的生命。

 元元大致背景:杨元元自幼丧父,后失去住所,带母在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求学,毕业后担任英语教师,在保险公司做客户代表,及小生意,09年考上研究生,入学后母亲被海事大学禁止进入宿舍与自己同住,找房又没有着落,杨元元55夜没有合眼,最后选择自杀。自杀前几个小时的话语是“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奋斗多年想改变人生,但还是这样;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反观一直学习很好的自己现在却过得很不好,努力有什么用?”(其28岁的弟弟在北大读博士)

 

现在很多人的评论: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就业问题、体脑倒挂、知识贬值、学生心理素质等等一系列问题是这一悲剧发生的根源(这些说法都有他们的道理,我不再做评论)

           即使读了硕士,也可能被穷死——对杨元元自杀的反思

我认为:元元其实还是一个很值得佩服的人,这体现在:大学期间,及大学之后的七年,都一直把母亲带在身边赡养着,有几人能把母亲从大学开始就带在身边受人冷言冷语?有几人能在毕业后凭一己之力还清大学学费?有多少人在多年的贫困和不得志之后还能重新燃烧着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有多少人能自尊自爱的、一直不甘堕落地、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梦想改变命运?

我疑问:为什么30岁的姐姐、28岁的弟弟,都养不了一个母亲?为什么还会因为在学校给母亲申请住宿未果等挫折而自杀?

你肯定会回答:因为他们在读书。

我演绎:

如果姐姐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工作,哪怕不是很满意的工作,似乎也没有带母求学的压力那么大;

如果弟弟硕士毕业之后就能参加工作,承担一部分家庭负担,似乎责任没有那么大;

如果姐姐在读研时还有点什么门路赚点小钱,那么就可以不要求学校解决母亲住宿问题了;

如果弟弟在读博时还有点什么门路赚点小钱,那么就可以不至于给母亲租房不起了;

我结论:

元元的悲剧,是因为贫困引起的。贫困,是引发自杀、抑郁、自卑、内向、教育资源不平等、发展机遇不平等、幸福指数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第一、生存先于发展。读硕读博无可厚非,开始为什么在生存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去读呢?很多留美学生,也是在小餐馆端盆子洗碗的,我认识的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师在加拿大硕士毕业快四十岁了还在送外卖生存,但是最终也成了总裁。

 

    第二、除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应该学会通过其他方式改变命运。虽然说,读大学是中国很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法门,但读书并不是穷人改变生活的唯一出路,改变命运的方式其实多种多样。元元叹“知识没法改变命运”,但刘兴奇认为,被当代社会需要的知识才会改变命运,对当代社会来说有独特价值的知识才会改变命运。很多初中高中毕业之后也做得很不错的人,也有很多农民企业家,还有更多的没读大学,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人,他们靠什么?

 

     第三、哪怕是在大学读书,也应该锻炼起思维能力,学会生存,学会赚钱,学会与人交往表达和沟通,具备一点财商和情商。而资料显示,元元好强但并不善于沟通,甚至可能并未想过读研时怎么赚钱生存,于是在向学校申请被拒的情况下对生活绝望。

 

 

    类似问题:今日看到的一条新闻是“据潍坊晚报报道3年前,王志强以638分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由于家贫而忍痛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可因流泪过多加上急火攻心,他的视力急剧下降,现在两眼视力已经为零。”

                 即使读了硕士,也可能被穷死——对杨元元自杀的反思

     你知道他“本”应该怎么做吗?

     他“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