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那么大,哪里的河南话最难懂?

 西窗听雨 2015-07-04

哪里的河南话最难懂? | 豫记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曾有好事者盘点最难懂的各地方言,温州话、广东话、福建话等都有入选。虽然咱们的河南话因四方通吃没有入选,但其实它远比外人想象的复杂。咦,不信?那过来看看。

于蒙蒙 | 文

林州话你能翻译出来吗

“俺了老天登了,正蛋叫俺想想寒黑涩力,挪顺在挪山给腰的狼刨了解不产就能个住立,干活使昂了呀,猛不等就给俺的流到诺半个接的狼,人在半也空的狼歇黑游,吸知诺脊梁汗直的乐,正蛋想想汗觉了心留难肉,真不顶啥瞬就割接了;还有坡的狼的路都是俺都黑来夹用觉豆祝了就正个修好了”

看完这个,小伙伴们是不是惊呆了?原来咱们河南话也有这么怪的。到底讲的什么意思呢?

译文如下:我的老天爷啊,现在想想还发抖呢,那个时候在那山腰上面刨几个坑就那么住,干活累死了,有时候把我“的流”昂半山腰上,人在半山腰上乱晃,吓的脊梁汗往下流,现在想想心里还难受,说不定啥时候就完蛋了,还有那坡上的路都是我们晚上用“角斗祝了”就全部修好了。

河南那么大,哪里的河南话最难懂?

不光林州的,焦作人讲话也常被其他地方人所诟病,“讲话语速太快,到头来没听懂一句,完全感觉像讲山西话”。这还不算啥,曾经有个真事,说两个人去餐馆吃饭,其中一个信阳妹子,点一份茄汁面报饭时说:“老板,给我一份qie zi mian”,过了一会儿,饭上桌时妹子傻眼了,几大块油炸茄子放在面条上。

为啥信阳人听不懂焦作话

我省地处中原,为何各地方言竟有这样的差距?其实就省内陆域而言就可按北中南分为三个语区,黄河以北属于晋语区,中部黄淮地区属于中原官话区,淮河以南的信阳地区则是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三种官话的结合地带。

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何信阳人听不懂焦作话,语区的分布形成源于历史上的移民和地理环境因素,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特色。

黄河以北的焦作、安阳、新乡、濮阳、鹤壁等地属于传统的晋语区。元末明初由于战乱,怀庆地区(今焦作)几乎成了无人之地。明朝洪武年间, 户部郎中九皋主张迁民于此, 朱元璋采纳。明政府分别三次组织山西平阳府百姓移居怀庆, 这些移民在此繁衍生息几百年 , 祖祖辈辈操“ 晋语 ”为主要交际工具 , 加上黄河的天然阻隔, 使这里成为较为封闭的方言区, 最终演化成为受“晋语”影响很大的、广泛通行于这一地区的“怀庆方言”。

河南那么大,哪里的河南话最难懂?

明朝初年大移民分布图

当然也有例外,鹤壁下辖的县区都属晋语区,而唯独市区操的是中原官话。之所以另类,完全是因该市建市后涌入大量的中牟县、荥阳等地移民。

信阳位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处,其方言已经有别于北方方言,呈现出“交融”的特点 ,但又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究其历史原因来说跟豫北情况相似,都是移民所致。现在的信阳居民多是从江西南昌、九江人及闽、粤、赣交界处的客家人后裔,清朝初期信阳地区的主体方言应为赣语和客家话。

一天不说不“得劲儿”

方言不仅能够反映出某一地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沧海桑田的变迁,还负载着该地人荣辱兴衰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其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而河南方言作为汉语北方话中重要的地域方言之一,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忠实地反映着我们久远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

最能反映了河南文化的一个方言就是“中”。说到中,可以说既是中庸之道的中,也是多种文化的融合。中原历史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多朝在此建都,南来北往的人在此生活繁衍,形成了灿烂的中原文明,“中”的观念和文化现象长期浸润着中原大地,使河南人的言谈话语中自然而然就离不开“中”了。

方言也在传递着地域性格的特征,豫北人说话带“入音”,透着一股古朴情结。而豫东则是欢快,“我类乖乖、胡吊扯”。豫西有种沧桑感的悲亢,曲剧里声声哭腔深入骨髓。而信阳人则展现别样的雅致,声声细语绵柔悠长。

河南那么大,哪里的河南话最难懂?

身穿“怼”字文化衫的球迷

而方言最大的魅力是什么?或许每个心中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方言作为一种身份的标识,独一无二,再也没有其他的能与之相提并论。

比如两个人相遇,称都是洛阳的,拿什么判断呢?“保动,你地闹上有地儿磨子”“喊说我里,你地闹上也四”两人相视一笑,这种感觉只有懂的人才能体会。

这些方言都浸润着泥土气息,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创造,无论高兴还是悲伤,方言所传递出的味道是普通话无法给予的。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它在我们的气息中、谈话间,有了它的陪伴,我们能感知到心与家的距离。

当高兴时你喊声“得劲儿”,愤恨吼句“怼”,说河南话,“我骄傲”。

编辑:于蒙蒙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