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一律判死刑”前不久被刷爆朋友圈及各大网络媒体的词条,然而“闹剧”过后,单从事件本身,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吗? 作者: 艾琳 来源: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人贩一律判死刑”前不久被刷爆朋友圈及各大网络媒体的词条,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天内疯狂转发,引来一片支持和叫好声。就当事态愈演愈烈之时,终于出现了少数理性的声音通过客观分析,表达不同的看法。后经证实该事件系一婚恋网站的营销行为,该网站已因炒作而道歉,于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网络盛世”逐渐落下帷幕,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然而“闹剧”过后,单从事件本身,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么?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与从众心理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可一旦有一只领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人们往往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认为“对”的观点或言论,但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本身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而经济学里常用“羊群效应”是用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只是以为的跟着前面的羊,其他则全然不顾。 所以,当某些情况下,将“羊群”转为化人,也许指的就是那些在不知情下被利用了的“好人”。
其实历史上类似事件并不罕见,而且早已有相关实验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已被证实。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故事吧。
“第三浪潮”实验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1967年发生在美国加州一所高中,历史教师琼斯在讲授关于纳粹课程时,与他的学生共同进行的一项名为“第三浪潮”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论证法西斯主义式的独裁统治如何在现实中成为可能。当实验仅仅进行到第三天,便呈现出非凡的生命力,许多课程外的学生也纷纷自发加入其中,并以此为荣,参加人数由最初的30名扩大到200余名。第四天琼斯感到事态已渐渐失去控制,学生们越来越不能自拔,于是在第五天终止了实验。它告诉世人:短短的五天便成就了独裁!而成就这个独裁的正是“普通人”!
他们本来只是一群青少年,纯朴善良,充满正义感,但在特定环境下受相互影响,脱离了原本的轨道,直到实验结束才幡然醒悟这一切只是“一场梦”,而有的人却永远没有醒过来。据说,在最后一次课上,琼斯向学生们坦白“浪潮”不过是一场实验。 当年那些积极参加这场“第三浪潮”实验的学生中,真的有人因为无法承受这个结局而自杀。?
行为艺术之母的作品《节奏0》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于1974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表演的“节奏系列”的终结作品《节奏0》。期间,玛丽娜面对观众站在一张放有72种道具的桌子前,道具中除了口红、笔、镜子等生活品,也有皮带、棍子、链条等具攻击性物品,甚至连菜刀、子弹、枪等危险物。在长达六个小时的表演过程中,观众被赋予特殊的权利,可以使用桌上任何一样道具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于是,观众中有人在她身上脸上随意涂鸦,有人剪破她的衣服,还有人划破她的皮肤……几乎没有人给予拥抱。在整个过程中,玛丽娜虽然内心恐惧、双眼噙满了泪水,但她始终保持沉默,直至最后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着她的脑袋时,这一举动终于被人阻止。她意识到:表演如果没有结束,他们真的可以对我做任何事情!事后的采访中玛丽娜也谈到:如果将所有决定权利交给公众,那么你就离死不远了。
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内心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这两个故事之所以发人深省,在于它揭示出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在“从众的状态下”不知不觉中成为“恶”,并且丝毫不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任何过错。换句话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心地善良的人不仅可以为恶,而且可以成为大恶的帮凶。
结语:从《亲爱的》到《失孤》,类似题材的影片牵动着所有为人父母的心;而在早前的《盲山》中,女大学生的悲惨遭遇又何尝不让人感慨万千。贩卖儿童、拐卖妇女,这些社会现象的背后承载着太多血泪史,是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东西,所以当人贩死刑的呼声一出便立即引起极大反响。
但“生命”是被赋予每个人的权利。随意夺人生命者,即便是国家也等同于杀人犯。假想这则来自群众百姓的呼声,或者说更多的呼声,如果都真的实现了,我们的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模样。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该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不是毁在独裁者手里,就是毁在泛滥的民主手里。
本文(部分节选自网络,仅代表个人观点)为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需经过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