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欣赏】中国瓷器造型经典—玉壶春瓶

 RK588 2015-07-09

有清一代宫廷御瓷的一些品种与器形始终前后相袭,每朝必备,每岁必制,旧档称“岁例供瓷”,玉壶春瓶就是一例。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后被简称为赏瓶。赏瓶始创于清雍正官窑,存世甚罕,目前所知仅两件书写雍正年号款的青花缠枝花卉赏瓶,乾隆朝以后广泛流行,因多用于皇帝赏赐下臣而得名。品种以青花为主,后期亦多见粉彩与单色釉地描金。缠枝什锦花卉纹为主题纹样,乾隆官窑开始腹部主题纹样有单层与双层之分。单层什锦花卉纹赏瓶的肩部凸起三道弦线,上腹丰硕,下腹渐收;双层缠枝什锦花卉纹赏瓶虽无弦线,但颈部轮廓秀美,腹部圆浑,外足端起唇边。


每朝青花赏瓶之时代特征鲜明,青花、胎釉、纹饰细节、腹部变化每朝均有每朝之风貌。以此七件为例,略作简述。清代窑业之兴衰、瓷品之高低从中俱得管窥。


乾隆时期青花呈色浓艳微带浑融,胎釉光润坚致,宝光内蕴,纹饰绘画精细,花大叶小,虽繁密而不觉凌乱,尤其枝叶绘画笔意流畅,飘逸自然,点涂技法运用自如。腹部圆浑。

嘉庆时期青花呈色纯正妍丽,釉质温润洁净,画风与前朝相袭,然略觉繁密,花朵无前朝饱满之状,瓣片尖圆,叶子变大。腹部圆浑。

道光时期青花妍丽明亮,纯正深沉,釉质浆白莹润,花叶俱大,布局疏朗,稍觉留空太过。叶子生动之感减弱,腹部下敛,然整体造型仍美观得体。

咸丰一朝内乱频频,御瓷所造无几,琢器罕少,史载共有151件,传世完整者又不及十之一二。其风格一如道光,外形又更在道光之上。此器完整无损,丽色怡人,只可缘遇不可强求!

同治时期青花浓艳泛紫,胎釉均为晚清特征,釉色白中带浅灰,画法拘谨工整,造型一如乾嘉时期饱满圆润。

光绪时期洋蓝艳丽,胎体厚重,纹饰疏朗简约,没有前朝繁密之感。器形变高,颈部稍变粗,不及先前者秀气。

宣统时期经历数百年的御窑厂改为江西瓷业公司,宣统一朝御瓷皆出其手。生产技术较前有长足进步,青花发色艳紫鲜亮,纹饰简约与光绪无遗,为造型不及前者秀雅。

从上述介绍中不难看出清代御用瓷业的发展与兴衰。这恐怕也是藏家悉心收藏它的一个原因所在吧。值得一说的是,一些藏家认为赏瓶是皇帝给臣下的赏品,其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等都很难与专供皇帝赏玩的其他御用瓷相比拟,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藏家的足够重视。不过随着收藏文化的发展,赏瓶这种具有特殊含义的瓷器也越来越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这从近年来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可窥到。


2003年,一件品相上等的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赏瓶的估价也只不过15万至20万元。


而到了2005年、2006年,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赏瓶就有80万元的身价。就连光绪赏瓶也不断书写行清,如2005年中国嘉德拍卖中,一件光绪吹蓝云龙纹赏瓶以20.9万元拍出。乾隆赏瓶的市场价位仍居高不下,北京翰海2006年迎春拍卖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瓶以77万元拍出;在2006年中国嘉德的四季拍卖上,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花卉赏瓶也以49.5万元成交。

此一套青花赏瓶,囊括乾隆至宣统七朝的风格,品相均完美无损,排列成组,颇为蔚观。此藏家积十年之功,矢心收集,终于完璧出世,今夕推出实为藏界之幸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