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转应曲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作品鉴赏】
①这首词反映了哪些人的生活和社会心理?
此词以明白如话的语言,比较深刻地反映了边地戍卒的思想情绪,真实地揭示了中唐时代民间以戍边为苦的社会心理。
起句以“边草”点明边塞的地理环境;以边草的“尽”与戍卒的“老”构成一堆鲜明的形象,借以反映长期戍边生活的愁怨。以“草”衬“兵”,以“尽”喻“老”,不独用笔新颖,而且暗寓作者对当时戍卒的同情。
“山南山北”的“山”,自然也是指边塞的山,这一句明写冰天雪地的景象。“山里万里”字面是写月光的普照,实则是写戍卒离家之遥远,以明月这个最易使人动情之景,暗写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
结尾用“愁绝”二字概括了戍卒悲苦的思乡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卒章见志、揭示主题的作用。
②在写作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词之“眼”。作者为了使之得以突出表现,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在写作上成功地使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
边塞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
用这诸般景物衬托出那羸弱的老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绝”二字。
③“边草”与“明月”为何重叠出现?
全词八句之中,有两对叠句,这种重叠复沓的结构形式,一方面反复歌咏,加强语意、感情的抒发,以尽其情;另一方面也起到一种创造意境的作用。
“边草”的叠句,就造成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从而为那老兵提供了一片迷离的活动背景,以烘托其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这是单一句“边草”所收不到的艺术效果。
“明月”一叠,又有其特殊性:这两句乃是“千里”句末二字“月明”的倒词的重叠,用这种倒叠的手法使叠句与上句转相呼应。这样一来,既造成了一种月光满地、使戍卒辗转难寐的意境,又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和上下勾连的构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