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咋避开狗屎?电商顶级操盘手扒创业内情

 sc009 2015-07-09

诸如“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这样的话,年轻人肯定不爱听,碰巧被访谈的这位“老人”也不爱倚老卖老。尽管他的职业生涯可以编成小说——当过九年人民教师,做过航空公司高管,甚至还任过国有桥梁公司要职,又在B2C最热时跳入电商圈干了一把新蛋中国执行总裁。从此后人过中年节奏反而加快,不过两年的时间,去过制造国企改造传统,玩过先锋电视购物,追过互联网金融创业风口。2013年前后再次回到在众人视线,不到半年时间把中酒网拉入一线酒类电商平台,被投资人围追之后又迅速卖出。

这就是不服老的60后顾建兴,南下,北上,东越,西进,跨行业,跨类型,比年轻人的创业劲儿还要卯得足。离开中酒后顾建兴再次杀回互联网金融,这次他的创业底牌是以社交和娱乐赢信任。“我喜欢挑战,喜欢做没做过的事情。有些人喜欢积累,但我不是,做到一定程度我会厌倦,觉得没有意义。”

如此阅历丰富又快人快语,且每次都能闹出动静,不听他八卦职业生涯有些吃亏在眼前。因此,亿邦动力网特邀顾建兴做一次开放式访谈。虽略去了部分惹争议的内容,但一个N次创业且又操过大盘的老人,闲聊起圈子那些事儿总是不缺看点的。

对话双方

芝麻开门 创始人 顾建兴

亿邦动力网

芝麻开门创始人顾建兴

顾建兴:1984年,上海师范大学毕业,2010年前后在电商界走入众人视野,任新蛋中国执行总裁,兼新蛋网、奥硕物流总经理,主要竞争对手便是京东商城。后因新蛋网战略动荡,从新蛋辞职后主要混迹互联网创业圈,经常充当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认为创业是自己唯一选择。

扒一扒过去的创业内情

亿邦动力网:在电商界,大家对你的印象,除了新蛋中国CEO之外,就是中酒网CEO了。中酒网在2013年底迅速圈内走红,但之前名不见经传?

顾建兴:2013年5月,我正在北京主持一个论坛,认识了中酒网创始人赖劲宇先生,一个正在创业的年轻人,他希望我去帮他一起搞中酒。我就去他公司看了,在亦庄边缘一个冷僻的地方,三四十个员工坐在里面,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和行业经验。他们已经搞了一年多,在北京开了七八家连锁店,每家店每月的营业额偏低,估计经营状况不好。他非常诚恳,我正好那段时间有点闲,于是招兵买马,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当时设定的模式是O2O,首先入驻线上所有的开放平台,然后把自己的官网、移动端,还有线下连锁店做起来。当然,这些成绩还得归功于团队的努力和创始人的坚持。

亿邦动力网:既然条件那么差,你去当CEO不怕砸自己的牌子?

顾建兴: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考验,我想证明两件事。第一,如果什么都没有,我是否可以赤手空拳干出来;我的COO王泽旭就说,人家是从零开始,我们是从负开始,我说这不证明我们很牛逼吗?第二,证明市面上的酒水电商还非常业余,酒水电商成长空间巨大。有天我看数据,一家有名的酒水B2C用了2000多人,而中酒线上是80人,我们一天做他们一半的销量,中酒的人效是对方的十倍以上。

亿邦动力网:中酒网红了之后,为什么又迅速被卖?你完全退出不保留股份?

顾建兴:完全退出,再保留没有任何意义。原本可以不卖,融资然后再做上市,但这里面的曲折就太多了,我不方便说得太细。

亿邦动力网:在进中酒网之前,你做了一个模式类似“趣分期”的“记我账上”,但最后没做成。

顾建兴: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做了两件事情,一是2011年9月初我到上海海鸥照相机做负责人,主要任务是让产品数码化,销售电商化。用了两个月时间,团队、研发、新品,基本都做好了,做好后发现国营和民办合资的企业需要走的程序太多,老板和上头扯皮太严重,没法干活。

离开海鸥相机之后,2011年底在深圳和朋友一起做了“记我账上”,实际上是中国第一个正儿八经的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很多人关注它为什么不成功?是不是模式有问题?没有问题,是它出生太早了,银行不对接,政府所有部门不给你开绿灯。一共做了一年半时间的COO,到2012年年底我基本就不去深圳了。

亿邦动力网:“记我账上”受众是不是不够很明确,比如像趣分期就定位给大学生服务。

顾建兴:虽然没那么明确,但还是有集中的点。主要为差旅人士买机票、保险,以及订住宿、临时购物等快速移动状态下实现快速支付。记我账上之后,2012年7月到2013年2月,正好又是8个月,我帮江苏广电的亨通商城做了互动电视购物,在当时这是中国唯一一家跑通商业模式的互动电视购物平台,这家公司的起步很不错,我在那里的八个月把销量做起来了。后来我走后不知道生意怎么样,应该还在运营中。所以,这几年我的经历丰富得不得了,三个字,很好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