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处有文章-

 江山携手 2015-07-10

处处有文章

                    ——作文“以小见大”技法例说

孝感市楚环中学  魏娟

[教学设想]

1、以“文”为本:让学生读文章、看文章、品文章,体会写作技法的优点。

2、以“赏”为主:以刘墉的文章《处处皆有文章》为依托,让学生赏析、品味生活中的人、事。学会由现象(事物)而悟道理。

3、以“写”为乐:在创作活动中感受到观察的乐趣,在思考中感受生活的美,写身边的小事,看身边的小人物,感人间真情之可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写作时总是抓耳挠腮,感叹无事可写,没有材料,说生活太枯躁,两点一线,无事可写,其实生活处处皆文章,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且看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一件小事》,看大作家如何讲小故事!

请问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小事?文章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引出“以小见大”的技法)鲁迅先生见小事而明大义,我们身边有许多引人感动的人、事物。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将他们展现出来,一定能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赏文

(一)读刘墉的《处处皆有文章》

在阅读文章中学习他如何观察生活,见微知著的。

(二)赏刘墉的文章

1、读了之后,你认为你最欣赏哪些句子,为什么?

2、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概括刘墉的以小见大。

“他看见了               ,想到了                

(看见了美工刀、钉书机、剪刀……想到了做人要严谨……)

(三)品刘墉的文章

读了这篇文章,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启示

答:生活中处处有美。生活中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的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把他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确实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我们多观察,勤思考,善联想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和真。

同学们说得很美,的确,要用“以小见大”的技法来反映生活,就必须做个有心人,第一要多观察,生活中有些材料很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其次要勤思考“一叶落而天下知秋”,要通过现象发现其本质,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

第三,要善联想,由此及彼,看出别人忽视的未曾意识到的东西。

三、作文

让我们用自己的慧眼来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1)写出生活中的小事,小细节看生活中都有什么?

可以赞美、可颂,亦可揭露、评批,只要是生活的真实。

2)自由发言,讲出你心中的真情,生活中究竟有没有真情义在呢?

生答:我看见池塘中的荷花凋谢了……;我看见秋风中的落叶……;我看到路旁沿街叫卖的小贩……;我看见辛苦的拉车人……;我听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我看了高尔基的《童年》……;我看了拔河赛,我想到了……。

同学们发言十分踊跃,看来是发现了一把巧钥匙,打开了生活中的一扇门,我们的很多作文题例如“台阶、路、网、窗、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我为你喝彩,我欣赏的          ”这些题目都可以用“以小见大”这把钥匙打思路之门,愿大家用这种方法在生活中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从而能在自己的文章中写人之未写。

板书:

读文:归纳主题和手法

赏文:看名家如何选材

作文:看身边处处有真情

电子课文:鲁迅《一件小事》、刘墉《处处有文章》

[教学反思]

教完“作文‘以小见大’技法例”说我的感受是:教会了学生去欣赏生活,审视生活,如同一幅卷轴,要用恬淡的心情,睿智的目光,清澈的心灵去感受;其次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打开思路,不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就在身边,只要你时时留心,处处皆文章,不需要你写大主题、大制作、大手笔,只要你挖掘生活,发自真情,从小处出发,小处着笔,自有动人之处。为有效实践新课程标准,教师观念的观变很关键,教师应时时充实自己,化繁为简,化深为浅,让语文的所谓“训练”转化成对文章的品味,对文章的欣赏。教技法是为了无技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让学生学会观察,体会生活才是本课的主旨。所以本课设计了读文——赏文——作文三个环节,这样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放下“怕写作文、怕动笔”的包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作文”这一环节,以赏带写,打开学生的思路是本课的关键,要化传统的强迫写作为让学生说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动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