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忍辱不辩 寡言不争

 老农看天下 2015-07-10


原来,“忍辱”是佛法里面的名词。其还有着非常深远的典故。大致是这样的: 

 在大乘佛法里面,六波罗蜜佛只讲了一个“忍”,而并不是专门指忍辱。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翻经的法师把这一条特别加个“辱”,什么原因呢?中国古代都说人,我们所称的士大夫阶级,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知识份子,中国人是非常尊敬知识份子,可以说中国立国五千年来,知识份子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怎样地改朝换代,没有不尊重知识份子,所以说选贤与能。过去士大夫阶级有所谓的是“士可杀不可辱”,中国读书人把侮辱看得非常严重,这是不能忍受的,杀头都没有关系,都可以忍受,侮辱不能忍受。翻经的法师看到士大夫阶级有这么严重的执著,所以把这个“忍”下面就加个“辱”,如果辱都可以忍,那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忍的,所有都能忍了,所以特别用“忍辱”。

 而“辩”字的解释为: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

忍辱不辩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侮辱的时候,能够不去争论、不去说明是非,自己能够忍下去。 

 寡言(guǎ yán),寡是少的意思,言指说话,寡言就是不喜欢说话,指人沉默,很少说话。一个恬静寡言的人。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而“不争”指的是道教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其解释为: 

不争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和你比,别人有的东西我不眼红,该努力我还努力,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太上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深刻阐述了“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道理。所以“道”以柔弱为用,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道教徒信道学道,以柔弱的教义思想规范和修持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寡言不争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少去说一些是是非非的无用消息,多去做实事,不要和别人进行攀比,做好自己。 

“忍辱不辩,寡言不争”。没想到短短的一句话,竟然隐含着千百年来佛家与道家的智慧结晶。 一个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屈辱,如果他能够学会这句富含哲理的话语,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坚强的,跟上时代发展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