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剧名丑陈清泉

 广东黄汉光 2015-07-12

陈清泉(1900~1970)潮州市饶平县东界神前村人,潮剧知名丑角演员。从小喜爱潮剧艺术,16岁卖身福建省太平白叶宝源盛潮凌晨纸影戏班,学唱小生。辗转间,卖身期满而加入“梅福兴”大戏班,转学唱“老生”曲,由于他在木偶戏班有基底,又加上天资聪颖,刻苦学艺,青年时唱功演技便有较深造诣。班主对他很器重,因而要他任教唱(教戏先生),但因他自己学唱时饱尝了教戏先生“捅鼓槌”等体罚的痛苦,不敢作伥,毅然放弃教唱的优厚待遇。由此而转学丑角,经过多年磨练,博采潮剧界名丑的特长熔于自己一炉,形成本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兼他身段矮胖,举止诙谐,嗓音宏亮、清晰,演出时神韵兼备,贴切自如,举手投足,秒趣横生,逗得观众喝彩叫绝,尤以扮演裘头丑和女丑为擅长。他扮演家奴时,出台就高喊着“公子来走!!”的宏亮声音时(没有扩音器年代),台下就轰动,争着看他的演技。他善于插科添白,增加演技情趣,如剧情需要另一人物帮忙什么的,他就插科口白——尼姑庵着火,“烧妇”,猛猛相扶,或“虱母丢落土,无食兼勒路”等等口白不胜枚举。因演唱技艺有较高造诣,被誉为“清泉丑”。先后受聘潮音老赛宝丰班、玉梨春班、三正顺香班、老源正兴班、老怡梨春班等。1947年为改善艺人生活待遇参加潮剧界罢工行动,受迫害回家种,建国后被聘回怡梨潮剧团,任丑行演员,1963年退休。陈清泉嗓音清雅宏亮,咬字晰,行腔圆活,演唱曲趣味横生,常获观众唱采,是潮剧以真嗓唱丑角的典型。拿手戏有古装戏《三白仁》、《郎舅二呆》、《二岁夫》,时装戏《金来清》,现代戏《白毛女》等。除扮演丑角外还反串婆角,刻划人物入木三分,常令人忍俊不禁。因演唱声腔独具特色,1957年特请他演唱现代戏《渡头歌声》,由中国唱片公司录灌成唱片出版发行,流行海内外。

在潮剧(大戏)盛行时,他先后曾受聘于潮剧“赛宝”、“玉梨”、“三正顺”、“源正”、“怡梨”、“正顺”等六大戏班,成为潮剧有力的“台柱”。他扮演潮剧《三白仁》、《郎舅二呆》、《金来清》、《憨仔》、《败家仔》等剧目中的主角,尤为拿手戏。旧社会演戏俗习是下午连宵至天明,他几个拿手戏一般都在夜静更深11时后出演的。

“清泉丑”(外号“肥丑”)的名声远播潮汕闽南及海外,许多地方请戏,都要请有“清泉丑”的戏班,并声明每夜如有清泉丑出演,愿加价重赏。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戏,民无生计,演戏行情也冷落,班主不发戏仔(演员)工资,陈清泉积极参与抗议,要求班主发放工资的斗争,因而触及潮剧各大班主的利益,由此而受六大班主相约拒聘,清泉心坚志决,毅然忍痛归田。他回家务农,仍不忘练功,不论酷暑寒冬,每天黎明即起,下地浇菜边劳动边唱丑曲,娓娓动听。有一次,同在一起劳动的几位乡亲及几个牧童都要逗他唱几句曲,他立即开口唱道:“牵牛儿往田间,生为农夫实艰难。一年四季忙不了,春夏过后又秋冬。”

声音宏亮,在田间劳动的乡亲们拍手称赞叫好。

新中国诞生后,艺人在政治经济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摆脱“无修世,卖仔去做戏”的苦况。陈清泉重返舞台,以主人翁的身份,在舞台上焕发艺术青春,并积极参加与整理传统剧目和潮剧改革工作。他在广东潮剧院三团公演《二岁夫》中扮演“角夫”,以其憨厚诙谐的艺术形象,激发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深恶痛绝;在演现代戏《白毛女》中扮演恶婆黄世仁之母时,一边念佛诵经,一边虐待婢女,把一个伪善的女性暴露得淋漓尽致。

1956年,饶平成立潮剧团,他为家乡剧团添花搭彩,经常前往指导,言传身教,毫不保留地把他精湛的艺术传授给新一辈艺人,并以亲身体会,激发青年演员热爱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1961年,正当他的技艺炉火纯青时,却遭病魔缠身,但他仍抱病出台,把毕生精力献给潮剧艺术事业。1970年1月20日,他与世长辞,终年70岁。

摘自《汕头日报》2009-1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