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场作文标准解析:明标准,晓规则

 江山携手 2015-07-12
  明标准,晓规则
  高淳研训中心万君仙
  走出考场,我们就会根据相应的标准答案来评判我们的考试,这是地球人都知的事情,但稍作调查你会发现,对于作文呢?你细细地对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来衡量一下自己能得多少分了吗?恐怕没有。而作文阅卷,阅卷教师都是必须先好好地学习作文的评分标准的。
  所以,考场作文是有标准的,这样的标准实际就是考场作文的要求。由此看来,我们对标准的熟悉不应该是考后,而应该是平时就将之作为一竿标尺,不断地来衡量、对照自己的写作,并不断总结自己、同学平时考试的作文在此标准下的得失,适时地做一些缺失性的补偿,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中少犯错误。
  今天我们就根据标准来谈谈阅卷中感受到的同学们作文的得失,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一、基础等级的不可或缺。
  考场作文的基础等级:一般从内容、表达、结构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具体一些可阐述为:
  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要求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白并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内容充实”记叙文要记叙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要论据充足,说理充分;说明文要特征清楚,材料充实。
  ②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给人以真诚、真实的感受。
  ③符合文体要求:可以根据命题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文章应符合选定文体的基本规范,即常见文体基本“程式”。
  ④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要求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得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语言通顺”要求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
  ⑤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写字、运用标点符号要求规范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所谓基础等级,缺一不可,在任何一点上有明显欠缺的作文,得分就基本要被判为三类、甚至四类。其犯规程度不亚于违反游戏规则要被罚下场。
  首先关于思想内容。近年,各地中考作文的命题,话题作文少了,命题作文多了。但许多命题实际上都带有话题的特点,即在写作内容和选材上是相对宽泛的,这样一来,许多同学在临场针对文题从自己原有积累的素材中进行选择,余地大,但如没有精心的选择和必要的构思过程,匆忙上阵,则容易牵强附会,游离文题;或立意缺乏高度,没有点睛之笔;或立意平淡,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比如有些写作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往往在考前背几篇作文到考场来套用,在议论文上,容易行文过程没有对文题和论据进行联系作针对性的分析,或是生硬地扣一下题,造成在原文的中心和文题要表达的中心之间游走;在记叙文上,则容易叙事没有侧重表现文题的生动细节,没有勾连中心的点睛议论。一旦没有一个从文题出发的明确的中心或正确的立意,虽然结构相对完整,文体规范,也只能是三类文。
  再说文体,就某种文体来看,尽管表现形式可以千差万别,但总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表现要素和形式,即各种表现形式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一篇考场作文一旦被认定为文体不明,也将进入三类或四类作文的行列。犯这样错误,其原因主要是平时训练没有绷紧文体这根弦,对常见文体基本“程式”基本要素没有明晰的感知,不能按文体准确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同学会说,当下许多报刊杂志的流行文章,体式也自由得很,同学们虽不将之奉为典范,却也容易受其影响。实际上考场作文被判为文体不明的主要是不会正确处理议论文或记叙文中的叙议关系:概括叙述,大段议论,不知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所以,我们可以给各种常见文体总结归纳出一个基本“程式”,凡写此类作文便可“借架穿衣”。
  再次,是关于结构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正过来看,在主题都略有偏颇的情况下,结构上清晰完整比之结构不匀称的文章判分要高得多。相对而言,记叙文的结构要素大家都比较熟悉,考场记叙文犯纯粹的结构错误也较少;议论文则不,大部分初中生逻辑思辨能力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结构上逻辑层次的清晰确是议论文的关键。所以,平时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主要要放在结构要素上,事实上这样的训练有用而可操作性强。比如有人总结了议论文结构的六字决,对初学者就比较容易掌握: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略写、简洁、醒目),正(正面举例论述,较详)反(反面举例论述,较略。举例的形式:实例、概括、假设)深(根据中心,结合事例进入深入分析)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较略)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另外,这几年用小标题的同学较多,这也不失为结构清晰的一种取巧的办法,其关键十几个小标题的和谐统一,不能有罗列、捆绑之嫌。略写
  二、发展等级的有一就可。
  发展等级:一般为①主题深刻;②选材精当;③有一定文采;④有一点创新。
  以上四方面具备一项即可得发展等级分,我们将之阐述的更为具体一些:
  ①主题深刻:记叙文,夹叙夹议,用抒情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水到渠成,自然贴切,令人信服,给人启迪。有意义而不仅是有意思;议论文,论点鲜明、正确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说明文,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千古文章意为高。”在思想内容上立意深刻是作文得分关键。考场高分作文大多是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作文,考生或阐述对生活的感悟,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如记叙类文章中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我们课文中这样的美文就比比皆是:《散步》《背影》《行道树》等,我们要以他们为例,思考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日常生活小景是如何有机统一的。因此考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阅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深入思考、提炼作文的主题,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展示自己的思想境界。为此,在思考立意的角度上我们要多角度思考,我们可以从实到从虚,许多文题中关键词我们把它虚化才会有更好的立意,如“从‘头’说起”中的头可以虚化,“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中的“钥匙”则必须虚化;从肯定到否定,先抑后扬;从顺向到逆向,反弹琵琶等。
  ②选材精当:对议论文和说明文而言就是“材料丰富”,即要求议论性、说明性文章有理有据,引证丰富,确切有力,让人不得不服;对记叙类文章而言就是“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即要求记叙性文章(散文、故事、小小说等)形象丰满生动,叙事具体完整。文学体裁的作品情景交融,含意幽远。
  就选材而言,考场作文关键的是不要千篇一律,几万考生,百来个阅卷老师,一周左右的阅卷时间,每位教师要批阅几千份试卷,再好的选材,大家都用,也看腻了,所以,如果立意要多角度,选材则要多渠道,作文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关键的是求异而不是求同。以下几个渠道可供大家参考。感悟现实生活:取材生活的写作素材,容易平淡,此类选材在立意上的注意点上文已有陈述,写法上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刻画。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一定要强化细节,渲染情感。使平淡的生活细节非常富有表现力。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在叙事类作文上同样适用。选材时必须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编写童话故事:编写童话故事不失为选材的一条捷径,但不能胡编乱造,最好用已经众所周知的一些成语,谚语、名言扩其意而用之,如写《圆梦》这一命题,对“百川归海”“飞蛾赴火”“叶落归根”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演绎,在选材上能化腐朽为神奇,思路独到,容易有深厚的意蕴。评点文学、历史人物:人教版教材中(九年级上)就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叫“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近年来的中高考中常会出现此类选材的优秀作文,但多了,反而腻了,有借助古人作秀之嫌。所以初中生在写历史人物时,要将人物放到具体的场景中去描写,不能仅仅是概括的介绍,要有深刻的思辨和认识,不然就会流于平庸。与其这样,宁可不选此类题材。审视社会热点:社会热点问题受大家的关注,此选材首先彰显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但反之过热的社会热点大家一哄而上去写容易撞车,此其一;其二,此类题材没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学会驾驭不好,得分较低的考生作文,主要体现在:内容则显得空洞贫乏,缺少实实在在的内涵,仅仅是凑一些字数,敷衍成一篇非常乏味的“政治式论述题”。就如今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寻》,许多同学写“5·12”大地震,就像随意从哪儿摘来的新闻报道。所以,注意切入的角度要小,将政治概念形象化是这类作文是这类作文不走人入误区的最佳途经。
  ③有一定文采:词语准确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能兼顾平实与生动的语言风格。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总的要求是语言表达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生动形象。
  语言通畅、优美,则是平时磨炼出的一种基本功,不会在考试时有临时性的改变,所以要在平时多锤炼。实际上,一个文题,即使,立意、构思有很广阔的空间,总也是有限的,但语言的表现空间却可以是无限的,同一个立意,同样的选材,语言表现能力非常强的同学会将它写的很好,但语言混乱的同学判分会很低,因为语言既是基础等级的要求,又在发展等级中占有一席之地。
  ④有一点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断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要求考生在上述各方面发挥创造性,有所创新。
  创新是可以在以上的各个方面中体现的,将之单列是为了鼓励大家作文要有亮点。作文的亮点南师大何永康老师有个很好的比喻:它们可以像:萤火虫(一个词、一句话)——星星(一个语段)——月亮(一个开头、一个结尾、一处描写、一处抒情议论)——太阳(个性化的语言、丰蕴的感情、厚重的哲理、独到的角度、多样的表达)
  总之,考场作文曾被人形象地誉为“带着镣铐跳舞”,明晰应试作文的要求、规矩,知己知彼,才能舞得成功,舞出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