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绑· 作文真假

 圆角望 2015-07-13

林国卿(台北)·虚室小笔

松绑

老友自学斫制古琴,无缘拜师,仅根据古今文献摸索制琴,二十年来修修改改,从不自满。我们遇见时,他每次都说进步一些,但仍不完美。

他所制的琴虽然韵味已够,但也多年懊恼琴音不够松透,上次见到他,只说略有突破,一年后,最近遇见他,他终于扎实地说,声音松了透了,再过一两年,可更完美。那神情仿佛即将攻上山顶,就剩最后几步了。

他个性拘谨,斫琴亦严谨,无一马虎,当不少制琴师改用合成腰果漆髹琴时,他仍坚持天然生漆。外人难免拿他与制琴名家相比,他不服输,制琴细节因而更密不透风,一心想着唐朝斫琴名家雷威“五百年有正音”的论调,自许做出的琴百年不坏。

因此他在黏合琴面与底板时,特别混用明胶与生漆,务使两块木板如胶似漆,永不松离。但去年却在阅读中发现,也许就是胶漆相黏,过度紧密,造成琴声闷塞,于是他尝试放弃生漆,只用明胶黏合琴板,这一松手,果然琴声也松透了。

而他之愿意松手,是因为心态先松,他认识到自己的琴必与他人不同,并无输赢可说,他也认识到一张琴坏了再修再补也是必然。他对我说,心念一松绑,不再固执老路,琴声乃有机会一变。

斫琴,对他而言,已是一种生活态度,于是他最后说,很难全然松手,这辈子也许就做不出一张完美的琴来。

作文真假

晚辈的女儿今年考高中,作文考题是《舍不得》,考后问我该怎么写,我一时无法回答,因为这类作文目标是博得阅卷老师共鸣,我若说只顾写个人真情,不一定高分。

果然老师们阅卷之后,语出惊人:“不少考生写阿公阿嬷过世舍不得,但台湾人口平均寿命八十岁,推算初中生的爷奶应多数健在,这明显是在消费阿公阿嬷,分数当然不高。”难道是学生集体拿爷奶的死活来闹着玩?但隔天一位数学家依据人口统计资料算出,68%的考生家里可能至少有一位阿公阿嬷过世。学生如此表达真情却遭怀疑,将如何自安于所感所悟?

年轻学生作文程度低劣,已经说了几十年,有的说老师“不善教”,有的说学生“不善学”,也有说是时代趋势之必然。抗战期间,西南联大著名国学家罗庸当时即认为学生作文程度低落是因为平时“既不能感,又不能思”,临文“言不由衷,敷衍陈说”,也就是文心干涸了。他并且提出图画教学法来培养文心,“教学生多写生,多做小幅素描,如杂感短札之类,无所为而为。”

初学作文,无所为而为,从短札杂感写起,是个好方法,我平时即爱读古人尺牍短札,它只为一人写,往往纯朴可信,我于是想劝这位晚辈尝试不为老师写作,只为自己写信给好友倾诉“舍不得”,应该与考试作文写得不一样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