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与艾灸是绝配 过了夏至马上就要迎来高温闷热的三伏天。在中医看来,三伏是一年当中调养身体的黄金期,更有“错过三伏,再等一年”的说法,所以,抓住“三伏艾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何谓三伏? 三伏是农历中一段特殊的时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中国在农历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
三伏与五行 “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伏”又称“长夏”,五行家对其冠以“土”。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关系可以自然循环。 为何三伏与艾灸最相配? 在三伏天施艾灸是夏季扶阳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为鼎盛的一段时间,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三伏艾灸,正可谓是顺天应人。在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旺之时,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伏艾灸符合中医的“冬病夏治”理论。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 再加上,三伏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艾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
2015年入伏时间 2015年7月13日~7月23日为头伏 10天 2015年7月24日~8月4日为中伏 10天 2015年8月5日~8月15日为末伏 10天 初伏加强可于7月3日—12日期间做加强灸一次,末伏于8月16日—8月25日期间再做加强灸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