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一个人越来越容易,成为朋友却越来越难

 汉青的马甲 2015-07-14

那天,有人在讨论自己的微信里有多少个朋友——几百个都是算少的,上千的是普普通通,有一位说他一个平常不太用的微信号,上面都有过五千的朋友。



朋友这个概念,在如今被大而化之,却又变成了轻飘飘的一个网络ID。


我们觉得认识朋友好像越来越容易。


可实际上,我们却很难,再跟别人成为真正的朋友。


小时候,我们总是听到“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样的话;长大后,有了一定的社交脉络,人们喜欢端着酒杯拍着胸脯“以后认识了,咱们就是朋友”,又或者“你是某某某的朋友,那你就是我的朋友”……这样的时刻,大约每个人都经历过吧?


那时候你年轻啊,你热血沸腾,你信以为真,相信酒场上的相识、把酒言欢之后的掏心掏肺就是“成为朋友”,可是隔几日你在另外一个地方遇见他,热情似火地打招呼时,他不过是把嘴角控制在有礼貌的弧度,不冷落你已经是很大的教养。


到如今,你认识的朋友更多,你们在彼此的朋友圈里评论、点赞,你们好像很熟,看对方每天的吃喝玩乐,甚至能够拼凑出对方的生活轨迹。可是这些照片和文字背后那个真实的有温度的人,你一无所知。


你们,根本就不是朋友。


无论是在古人千里迢迢探望旧友的时代,还是在网上随便摇一摇就能有一堆人跟你say HI的今天,在成为朋友之前,你们有很长的路要走,否则就不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千古绝唱。


我所说的朋友,不是泛泛之交,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那一种;当然也未必都是亲密到可以说私密话题的那一种……


但至少,彼此心里喜欢,或者带点儿欣赏,有事儿没事儿愿意跟他吃饭喝茶聊天,他有事儿你会鼎力相助,而你有什么难处跟他开口的时候也不会太难为情,很久不见不会觉得疏远,一周见三回也不会觉得腻烦。


区别于这种朋友的,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朋友,譬如职场上的朋友,保持着不疏远也不亲近的关系,心血来潮时会多聊两句,平时就呆在各自的角色里;作为人脉的朋友,彼此的手中有对方需要、在意的资源,平时客气礼貌地维系着熟络的情绪,需要的时候才会被召唤或者召唤对方;认识基础之上的朋友,你们可能在一个小区里生活,或者曾经是同班或者同校的同学,或者曾经共事过,你们的人生之路再也没什么交集,可是因为曾经认识,别人提起的时候,当然会说“哦,那是我朋友”……


大部分时候,他们只是我们人生的路人甲,当然,我们对他们也是同样的功效。


在成为朋友之前,你们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部分人,都会在这条路上丢失,落伍,或者拐弯离开。


当然,没有成为朋友也挺好的,有些人适合以陌生人的方式在你的小世界之外,至少我这样认为。


认识,在这个网络时代,已经不存在技术难题——微信号,QQ号,微博账号,总之,你想要认识一个人简直是再简单不过了。从前我们想要认识一个“久仰”的人,还得厚着脸皮磨破嘴唇请人引见,又或者创造什么样的社交场合胆战心惊地去结识一番;而现在,你只要找到他的网络账号,一切就“迎刃而解”。


哪怕他不通过你的朋友申请,也没关系,即便是在从前的社交关系里,被无情拒绝也是司空见惯的。


所以,我们讨论的认识,是相互的,你们彼此给对方一个机会,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


今天咱们认识了,以后就是朋友了——这样的话,我向来羞于启齿,当耳边听到有人说时,也会侧目多看他两眼,想着我们永远都没有机会成为朋友。


认识,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是脾性、气味相投。这是一件很难说明白的事情,两个好人未必会成为好朋友,两个坏人也未必就看对方顺眼,人是立体而复杂的,但若是要成为朋友,就一定是有更多投机的地方占据了身心——调香师们要调制出一种香水,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和谐。


我想朋友之间的问题也在这里,两个人的气味凑在一起得和谐。有的人你多看两眼或者交谈几句就会默默地做出“没法做朋友”的判断,这固然有点冒失和武断,但也的确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


气味相投的两个人,现在可以称为“陌生的朋友”了,因为彼此之间的经历、意识、想法等等完全模糊一片,不讨厌的前提定下来,才能往前走。


下一个阶段,大约是三观的问题了。


虽然对于三观的概念,现在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但是我想对于现实而具体的生活来说,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似乎更贴地气一点。在这些“观”背后,是一个人对世界、对生活、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影响着他以后的做法。不存在三观正不正的问题,只存在朋友之间的三观是否相近甚至相同的问题。


灰姑娘和豌豆公主可能会成为朋友,但是几率非常非常小,除了从小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不同,最重要的是她们在三观上有着天壤之别,哪怕是气味再相投的两个人,哪怕是认为可以克服小问题,做到包容别人观点的人,久而久之也会有别扭、难受的感觉,因为你需要放下自己的对世界的判断,对人生的理解,转而赞同甚至迎合你并不是那么认同的那个。


对于一个睡在阁楼上饭都吃不饱的女孩而言,当她看到自己的朋友因为无数层床垫下面的一粒豌豆而辗转难眠时,说她“矫情”都是客气的;而这粒矫情的豌豆,在娇生惯养的公主眼里,实在是无法忍受啊!


这些年,人们渐渐认同了从前的“门当户对”,而成为朋友,在三观上也真的要门当户对才好。


三观都没问题了,一定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了吧?


当然不是。


曾经一起租房一起打拼到了月底就捉襟见肘买件衣服都只去淘宝聚划算挑最便宜的款式的小姐妹,突然就时来运转,找到了自己的Mr.right,多金又帅气,女孩幸福又开心,可是对于作为朋友的小姐妹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呢?


可能会意味着痛苦,嫉妒,郁闷,从此两个睡在一张床上说过深夜悄悄话的女孩,分道扬镳,各自天涯。


你难道不应该为了朋友的幸福而开心吗?你太自私,太小气了吧?这种圣洁高能的评价到处都是,可当许多人真正遇到的时候,却来不及多想,就会拐进另外一条路上去。


当你听说自己的朋友一夜暴富,你的同学节节高升,你旧日的同事跳槽后大展宏图,你是很难纯粹用“好为他开心”来形容自己复杂心情的。许多时候,你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与人生,原本平静的内心会升腾起泛着雾气的自卑——你可能不会嫉妒马云多少亿的身价,但是你哥们月薪过万都会让你嫉妒得不想再见到他,见了面也要冷嘲热讽让他请客吃饭,狠狠宰他一顿让自己过过瘾。


……


若是你对一个朋友的成功与失败,都能淡然视之,他成功的时候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自己也会默默加油;失败的时候,会想着为他做点什么,为他摆脱困境添砖加瓦……这的确是好朋友。


不必讳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势利的。


我们会仰望成功者(当然这成功里是带一点嫉妒的),我们又会不自觉地俯视失败者,而无论是仰望还是俯视,都会制造出更多的距离,让朋友不再成为朋友,而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亲密朋友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有一天,我跟闺蜜在一起讨论“朋友”时,我一一列数我不喜欢某某和某某某的原因,她依然如故地问我了一个很二的问题:那我也有这些缺点啊,你为什么还喜欢我?


我想了想,是因为我愿意包容她的缺点——并不是我没有意识到她身上那些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是在意识到之后,我还愿意接受、包容。


而我的几个亲密朋友对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性子急,做事全凭心情,偶尔口不择言,尤其是对他们简直是尖刻犀利,又有处女座的各种臭毛病……可是,他们全都知道、接受、包容,所以我们才能真正走到对方的人生里啊。


亲密的朋友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情侣们讲究“灵魂伴侣”,在友谊这条路上,又何尝没有“灵魂之友”呢。譬如一个真正的好朋友,他会激发你,引导你,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成为朋友都如此之艰难、辛苦,更何况是要时时刻刻陪伴彼此的夫妻?


因为掺杂太多情感因素与生活琐事,夫妻两人的路只会比朋友更难,更辛苦。


所以,高质量的婚姻从来不是靠恋爱时的意乱情迷来维系的,而是在彼此的认同、接受、包容乃至互相激发中,成就更好的自己和对方的。


愿有人愿意陪你走过那么多路,成为你真正的朋友。


而还有许多人,哪怕不能成为真正亲密的朋友,可是彼此的存在已经是世界对我们的温柔相待,对此,我也充满感激。


是的,就是那些未曾谋面,却因为文字能够与我感受同样的情绪,呼吸到相似的情绪,甚至心有戚戚的你们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