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杨吴孙之珍品,太极传承之正脉 ——岭南经梧太极考记

 若水太极 2015-07-14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数据,世界上有两本书翻译量最大,印制版本最多,一本是《圣经》,一本是《道德经》。这个现象用唐君毅等大学者的话来形容,就是——“十八世纪前的西方曾特别推崇过中国,而十九世纪前半的中国亦曾自居上国,以西方为蛮夷。十九世纪的后半以至今日,则西方人视东方之中国等为落后之民族,而中国人亦自视一切皆不如人。此见天道转圜,丝毫不爽。但是到了现在,东方与西方到了应当真正以眼光平等互视对方的时后了。中国文化,现在虽表面混乱一团,过去亦曾光芒万丈。西方文化现在虽精彩夺目,未来又毕竟如何,亦可是一问题。这个时候,人类同应一通古今之变,相信人性之心同理同的精神,来共同担负人类的艰难、苦病、缺点同过失,然后才能开出人类的新路。”(见《中国文化宣言》)

中国不倒,首先要文化不倒;中国要立住脚,首先要文化立住脚;中国要走出去,首先要文化走出去。中国梦,富强梦;文化强,则中国强。

中国文化,千年承载流传,诸子百家,儒释道易,然最鲜明的、最为外人接受和认知的文化符号,乃太极。据说,英国某爵士获得诺奖时,精心选择了太极图案作为他领奖时的徽章;而广州沙面上世纪初外国租界的一处建筑(列为保护文物),建筑者将设计师的英文缩写和太极图案并列装饰于建筑显著位置。现在德国,平均每四户人家,就存有一本《道德经》,他们在大陆的留学生经常向老师讨教“道可道”、“无为无不为”。当然,前往少林寺、武当山、陈家沟、北戴河等武术故乡进行功夫“淘宝”的外国友人大有人在。他们通过对于武术文化的喜爱而感知并认同中国。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更有诸多知名的武术故乡。武术文化,因其“心传口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往往因为传承人的关系时隐时显,时兴时亡。北戴河赖有李经梧大师及他的卓越弟子而太极名声远播。

李经梧先生(1912—1997)20世纪享誉中外的武林巨擘、一代大师。先生早年修习秘踪拳,造诣颇深;后来专攻太极,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早在上世纪40年代享誉京城武林,名列“太极五虎”之尊。太极拳传承上,他为吴式太极拳代表人物赵铁庵的顶门弟子,为陈式太极拳标志人物陈发科的主要传人。在李经梧先生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经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商人到武师的转变,却如水流随势.坦然应世,从极显到隐于北戴河,都表现得波澜不惊;他本是民间拳师,却积极协助政府推广简化太极拳(亦称“国标太极”),突破门户之见,把《太极内功》公诸于世;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近2000人,接受其传艺指点的有万余之众,包括诸多国外友人。先生平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曾被主管武术工作的国家体委领导誉为“太极全人”——如此之高的评价在武术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可见李经梧大师的德艺双馨,有口皆碑。

一代大师的辞世,是中华武学的巨大损失。庆幸的是,大师的武学遗产为生前诸多身边弟子所研习、继承、传播、弘扬。现居岭南的若水先生就是李经梧大师的嫡传弟子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任教于秦皇岛海关学校的若水,被选拔进入李经梧大师举办的“陈式太极拳师资班”培训,遂追随李经梧大师研习陈、杨、吴、孙各式太极拳、械,太极内功、太极推手等,至今习武愈30寒暑,在太极拳修炼上达到了“学者型通才”之境界。李经梧大师在世时,若水南来岭表,肩负师命,弘扬太极——曾在广州、江门、惠州、珠海、汕头的海关系统及部分高校开班讲学,举办多场太极拳培训班。若水老师在演练太极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仪表堂堂之武学气质、文质彬彬之清新拳风、中规中矩之正脉传承,内外兼修之大家风范,深为岭南武林耳目一新。

李经梧大师辞世后,若水数次曾北上继续向师兄们讨教、研习、交流太极拳技艺,不断提升太极修炼水准。在日常指导弟子练功之余,受聘于珠江文化名师学堂、太极文化(香港)国际交流中心、中山大学、澳门大学等院校及知名企事业单位,并曾前往港澳、美国等地传播推广太极文化。其学生、弟子将其在岭南学到的太极功夫带到了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等地。

学者有国籍,文化无国界。文化是软实力,但要靠政府和得力机构的“硬件”、“硬政策”、“硬措施”去精心扶持和培育,靠行家、专家、有心人和志愿者的全力参与和不懈努力去推广,才能使软实力不“软”而切实发挥作用,起到真正的影响力。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文化扶持政策和推广战略。仅就体育文化而言,日本对于柔道、韩国对于跆拳道的扶持、推广,就颇具国家战略。他们赞助志愿者走出国门,对品种精心包装,大力扶持;对市场广泛调研,全力培养。终于在文化上、经济上都换来了回报——带有日、韩特色的文化符号,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大行其道。这是他们的精明之处,是我们所不及的地方。

常识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载体,文化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命根子。不少有识之士纷纷认识到,“中国文化问题,有其世界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任由西方文化、日韩文化大行其道而无所作为。

世界上四大文明,中华文明绵延千年,从未断过,必有其奥。有学者认为,太极文化乃鲜明国粹——太极拳是针对生命而设计的运动(西方体育是针对身体而设计的运动),是博大精深学问和无比丰富的文化现象;太极拳就是形体的《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手可练、心可学、脑可思,“无为无不为”。

六十年前,当“西风劲吹”之时,东方数位饱学之士、国学大儒曾以《中国文化宣言》的方式,一口气向西方文化连问了五大问题(即:“西方应向东方文化学习五要点”),震人发聩。没有自己的文化根底是浅薄的,自毁文化长城是愚昧的,“去中国化”是危险的!振兴东方文化,强化传统文化符号,可以从太极拳的学习、训练和推广、传播做起。以此为思考基点——天源养生精舍的地缘优势、岭南经梧太极的珍贵品牌、若水老师的太极团队,无疑可以成为大手笔、大文章。

一.若水老师的多年努力及成果

二.天源养生精舍的地缘及硬件建设优势

三.发展趋势和设想

……

注:可配发照片,使之图文并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