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天寿的这些话说得很实在,初学绘画的一定要看看!

 浑圆流韵 2015-07-18



全世界各民族绘画,不论东西南北哪个系统,首先要捉形,进一步就要捉色,总的要捉神情骨气,只是方法有所不同罢了。西洋素描是油画造型的初步的基本训练,主要是用明暗的方法来捉形的(新派的素描,也要讲线条结构)。但中国画捉形,却是用线勾大轮廓而不用明暗,这是中西不同之处。



学西洋素描,画一张石膏头像或半身像要画三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画四五周,一学期只画三张或四张,一年画六或八张。油画系这样训练是好的。中国画系这样画,我不敢说绝无好处,但是作用不大,费时太多,我表示反对。中国画系除共同的理论课以外,其他的项目很多。如诗词、书法、篆刻、画理、题跋等等,是油画、雕塑等系统所没有的,哪有很多时间费在专摸明暗的素描上?单讲学字的课程,学一辈子也不一定学得好。



当然,我不是说中国画专业绝对不能教西洋素描。作为基本训练,中国画系学生,学一点西洋素描,不是一点没有好处。因为在今天练习捉形,西洋捉形的方法,也应知道一些,然而中国古代捉形的方法,必须用线捉的,与西洋捉形方法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画家,也是写实的,面对对象写生的,但写生即勾写神,临摹是后来的事。晋代顾恺之就作过“以形写神”的总结,即以对象之形,写对象之神。写形是手段,写神是目的。绘画不能不要形而写神,但要提高形的艺术性,形就要有所增强或减弱,要有所变动。变动,是形、神的有机概括,绝不是随便变动,变动的目的是在于概括地写神。不然,变得不像,把老虎画成了狗,老虎的神当然是捉不住了。



人类绘画的表现方法,不外乎点、线、面三者。线明确而概括,面较易平板,点则易琐碎。中国画既注意于用线,更注意空白,常常不画背景,以空白作为画材的对比,即使画背景也注意空白,以显现全幅画材及主体突出。故线和空白的处理,就是中国画的明确因素,这是中国画的特点,也为工艺美术具备了好条件。当然,宇宙万物都是有背景的,西洋画家以为不画背景不合现实,必须把背景画得很满。但这容易拉平,主体不突出,容易有哆嗦之感。换言之也就不够明豁,不够概括。有两句古诗说得好“触目纵横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中国画就是只画赏心的两三枝,不画其它,非常清楚而且突出。因为画是用眼睛看的,而眼睛的注意力,有一定的限度。故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中国绘画中概括的原理,是全根据眼睛能量的要求的。摄影非绘画,大部分原因,就在于这点。



专画花鸟的画家,就要训练捉花鸟形色的能力。牡丹与芍药不同,蜡嘴和鹦鹉不同,这朵牡丹和那朵形色不同,这只鹦鹉和那只形色不同,以及不同的姿态、神情等,画家要有捉住它们不同特点的本领。倘使培养花鸟画专门人才,不训练捉花鸟的基本形象与色彩,而画西洋人体素描的手足、头像、全主身,这对于描绘花鸟的形象奇色彩、姿态神情有什么关联?



中国近代人物画家,如任伯年,没有学过木炭素描,肖像也画得极像,而且也极有神气。当然,有许多中国画家捉形象,只落在临摹的旧套中,对对象不能直写、默写,是不够的,但也不能因此说所有的中国画家,没有画过西洋素描,就不能捉形。郭子仪的女婿赵某,先后请韩干、周防画肖像,郭子仪觉得两张画得都很好,无从平真高低。有一天,他的女儿回家来了,郭子仪就问她哪张画得好些,女儿说两张都很像,而后画的一幅连赵郎的声音言笑之姿都画出来了。这批评是很尖锐的、前者就是以形捉形,后者则是以形捉神了。韩干和周防画的形象,不是用西洋素描法捉的,但画家对对象是要捉形的,是要捉以形写神之形,不是捉形不管神,也不能捉神不管形,从一开始观察对象,这两者就联系在一起,是一体的两面。



张文通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掘。”宇宙的形形色色都是画家的素材,但画家必须用脑子去概括素材,融化素材,而后得之心源,才能创造出独到的作品。这是艺术的要求。由此可见,绘画就是在画家如何去融化素材,处理素材,而使宇宙所创造成的万有形色,在画家的手中去创成独特风格的绘画。培养艺术家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学院办了三十多年了,培养了多少较突出的艺术家来?我教了四十多年的中国画,也没有教出几个好的中国画家来。这是不简单的实际,须加以细心地研究,不要囫囹吞枣地武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