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溪村往事(8)——观音庙

 ICON_SH 2015-07-18
  观音庙建在村后山杨厝一侧延伸出来的山峦脚下,庙际潭边,原来河边这段山峦应该与观音庙屋顶一般高,估计是由于建造观音庙及道路平整的需要,村民挖开了一小段山峦,形成中间凹下的平整道路与两边凸起的小山,我们幼年的时候,还能看到道路与庙际潭之间的那座小山。小山上与河潭对岸各长着三棵几十米高的大枫树,成为观音庙的天然屏风,不知猴年马月,庙际潭两边的大枫树不见了踪影,再后来回老家,又发觉作为观音庙天然屏风的小山也消失了,成为如今的模样。


  如今的观音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原址上翻盖的,它地处全村最中心位置,庙堂建筑美观大气,庙内菩萨金身金碧辉煌,任何时间进去,庙堂都打理得十分干净、整洁。观音庙是乡亲们精神及文化的寄托,平时庙里成为村中老人聚会闲聊场所,而逢年过节,观音庙内更是热闹非凡,庙门内外,人头攒动,尤其是春节前后那段时间,村民的祭拜贡品会从贡桌上摆到贡桌下,从庙内摆到庙外。

  农村的文化生活落后,人们从小深受宗教以及迷信的影响,因此观音庙的重新翻盖,算得上是杏溪村几十年间少有的大事,修庙之前,一些老人组织募捐(杏溪话叫“写数”),全村村民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时我还在福州,总是不时有家人或乡亲向我说及观音庙的建设进展。因此尽管远在福州,新观音庙的建设历程,我并不陌生。据说一些远在山东、东北做生意的乡亲都反复打电话通知家人全力募捐,一些平时节衣缩食的五保户老人甚至将自己仅剩的大米捐出,以充斋饭。虔诚之心,感天动地!

  我们这代人从小到大在信仰上一直在发生着改变,小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种颇具矛盾的环境,一方面是自己家人笃信神佛,逢庙烧香,见神就拜,另一方面,我们在学校却始终受着十分严格的无神论教育,各种神道上帝都是牛鬼蛇神,都是被称为封建迷信。因此自小我们对烧香念佛拜菩萨的家人父母会责怪他们的愚昧无知;

  文革结束后,政府对意识形态事项有所放松,宗教信仰不再与封建迷信划等号,于是我们对有关宗教信仰又有了新的认识,常常觉得,人是要有信仰的、只要其信仰是善的,至少不危害到他人的利益,就值得提倡;

  近十多年来,身边越来越多高职位、高学历的的朋友(个别甚至是院士或学部委员)开始吃斋念佛,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也总是觉得,那些有善良愿望,有敬畏之心之人更可靠,更有良心。开始认识到有信仰至少不是什么坏事。

  而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认识的提升,加之人生路上诸多艰难险阻,我自己也常常陷入精神迷惘与困惑之中,尽管我自己对有关宗教并不笃信,但对于乡亲们特别是长辈们对释道儒的顶礼膜拜那种情怀越来越能够理解。


  对于观音庙翻盖之前的情形,我们这代人还有较深的印象,40年前,观音庙周围还没有住家,只有几处公共建筑,往村部方向距离观音庙最近的是范厝洪斌的房子(位于现在的村礼堂位置),从现在村礼堂到菩萨庙是一小片农田,紧挨观音庙的后山山脚的农田里,有一泓清泉,甚是甘甜。

  从观音庙往阳公亭方向50米处,道路右侧是大坪生产队粮仓和晒谷场,道路左侧是拦河坝与水磨房,70年代初期,在大坪生产队晒谷场上方又修建了知青宿舍,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建筑。

  至于翻盖前观音庙的内部情况,我其实也并不了解,当时正值文革中期,观音庙是封资修的标志,不允许人们朝拜,因此庙门实际上一直用铁链紧锁着,只是不时会看到在庙门前道路沿河一侧,有乡亲们私下供的香烛,到我稍微懂事的时候,观音庙实际已经关闭多年了,庙里侧的部分土墙已经坍塌,到后期,甚至连前面紧锁的木头大门也已掉落,只能半掩住观音庙门。那时我和小伙伴们进去过数次,但庙内的情况,始终没有较为具体的认识。现在回想起来,只感觉当时的庙内的菩萨座像布满蜘蛛网,座像周边上的护栏木头不少腐朽残破,庙梁掉落一地,上下殿之间的隔板已经洞穿,由于庙门长期关闭,也一直无人维护,人在里面总觉得阴森恐怖,每次偷遛进去,都是提心吊胆,惴惴不安,碰到个别一同前行中胆小的或者喜欢做恶剧的小伙伴,我们在庙内总会被他们的描绘与行为吓得惊恐万状,简直要灵魂出窍……。

  到我们开始读小学的时候,同学伙伴间每每总在流传着关于观音庙内发生的各种神秘、怪异及恐怖,有人说,曾听到过捉拿小鬼的无常的铁链拖过地板发出的嗦嗦声;有的小伙伴说曾听到庙内发出类似上刀山下油锅的惨叫;还有的人说隐隐约约看见了庙内的各种灵异……


  如今村民为观音菩萨重建了殿堂,重塑了金身,观音菩萨一定会保佑杏溪风调雨顺,保佑杏溪乡亲幸福安康!永享太平!

  南无阿米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