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将乐民间的忠靖公庙会 翁景星文 将乐县民间自宋代起就有了信奉“忠靖公”的习俗。忠靖公同关公关羽一样,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为首的名叫张巡。关羽以“义”取信于民,张巡则以“忠”受到人民的敬仰。 张巡是唐代抵御“安史”叛乱的爱国英雄。他与许远等人率领唐军坚守军事重镇睢阳城达数月之久,打败了安史叛军多次猛烈进攻,最后兵竭粮尽,城破被擒,壮烈殉国。但他们的坚守为唐朝廷调整战略部署,扫平叛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据将乐县志记载,宋元佑二年,在将乐县城西门外就已建了张巡行祠。明洪武十九年,张巡行祠迁址于县城内东大街,更名为“嘉应庙”,后改称“忠靖庙”又叫张真君庙。福匡堡现为万安镇福匡村、阳源堡现为万全乡阳源村等地,也都建有忠靖庙,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 将乐县城内的忠靖公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上午由信徒在忠靖庙内打醮念经,信众鱼贯而入,点烛上香,鼎礼膜拜。中午,用温汤为张巡的木雕神像沐浴,换上白内衣,外面披戴盔甲。背上插三角令旗数面。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者将神像扶上马背,让大力士牵马在庙前大街来回跑动,俗称为“跑马菩萨”。届时,万人空巷,人们齐聚街道两旁仰观。该晚,又让张巡神像骑马游街。前面一人肩挑一对大灯笼引路,另一人鸣锣开道。随后依次为彩旗队、执事队、锣鼓队、火把队、扛柬队肩扛张巡武器,每队均有二三十人。然后是骑在骏马上的张巡神像。护卫队垫后。长长的队伍在城里各街道巡行。街道两旁红灯高悬、香案齐列、人头攒动,爆竹轰鸣,热闹非凡。游街毕,回庙宇安奉。 阳源堡的忠靖公庙会则是一年两次,即农历七月廿五和八月十五中秋节。由阳源及其附近共十村轮流做“菩萨头”,举办迎、送忠靖公的庙会。忠靖公的木雕神像不仅有张巡大张公,还有另外七尊,即许远大康公、颜杲卿太保公、颜真卿太傅公、南霁云先锋公、雷万春小张公、廉坦小康公、李豫太子公。这些神像,历史上也都曾确有其人,均是唐代扫荡安史之乱的有功之臣。其中许、南、雷、廉还是与张巡同在睢阳并肩战斗的战友。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的庙会上,由做“菩萨头”的村庄之人将八尊忠靖公神像用木漆尖顶彩轿抬着,从坐落在阳源村的忠靖庙内迎接到自己的村庄去供奉。届时,沿途人山人海,香客和商贾纷至沓来。色旗彩幔飘扬,锣鼓唢呐喧天,神铳爆竹震耳,香火供品不断。较大的村庄还让小孩儿穿上彩衣,化妆脸面、手执道具,或坐或站在数人抬着的高架上扮演各种神怪,俗称为“妆神”。忠靖公菩萨迎到村庄后,安奉于全村最大的厅堂内。群众纷纷前来敬神祈祷。有人还招来活猪活羊在神像前宰杀,以“牺牲”供奉。随即隆重设坛打醮。又请来戏班在神像前搭台演戏,其戏文多与忠靖公的事迹有关。这天,各家各户比过大年还红火,杀鸡宰鸭、捉鱼买肉、置办酒席,盛情款待亲朋好友。就是举目无亲的流浪汉,也都被各家争抢着拉去赴宴,尽醉方休。 当年十月,做“菩萨头”的村子要将忠靖公神像送交各村巡回一周,家家虔诚奉祀并请客欢宴,号曰“迎神”。翌年七月廿五日,由做头的这村将神像送回忠靖庙,该日少不得又要隆重举行欢送仪式及庆祝活动,这算是第二次庙会。而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将重复演绎着上面所述的物事,只不过“菩萨头”已换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