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点说 ,应该叫看电影引起的事件。团部机关盖起了一座电影院
,虽然仍然用的是小机器 ,放映效果也并不理想 ,但比起露天已经是天壤之别。因此每次放映电影 ,都是塞得满登登的。
这天放映的是南斯拉夫的《桥》。当时对电影有套嗑儿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朝鲜电影又哭又笑 ,阿尔巴尼亚动枪动炮
,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 ,越南电影莫名其妙。”所以一听说要演《桥》这样又惊险又刺激的片子 ,就像今天人们要去看美国的十部大片似的
,胃口一下子就被吊起来了。由于观众实在太多 ,一场坐不下 ,只好在下午又加了一场 ,事情就发生在这个加场上。
电影快开演的时候 ,从外面闯进来两个青年 ,也不买票 ,就那么往里闯。其中一个高一点的
,嘴里还不干不净的。刚好门口那儿站着一个工程队的上海小阿拉 ,见他们乱闯 ,就说了一句“好好站着看嘛 ,挤什么”没想
,那高个青年二话没说 ,上去就是一拳 ,一拳就打得小阿拉满脸是血。打完了 ,扔下一句话“老子在鸡东、鸡西这一片
,还没碰上一个敢扎刺儿的 ,你个小小的东海 ,哼 !”然后二人扬长而去。
后来才知道他俩是鸡东插队的哈尔滨青年 ,也不知从哪得到了消息 ,大老远地赶了来 ,要看这场电影。因为打了架 ,电影也不能看了
,便准备去火车站坐车回去。
没想到 ,这次他们可是捅了马蜂窝 ,小阿拉跑回工程队 ,一声吆喝“咱们的人被人打啦”好家伙 ,立刻有几十个青年
,京、津、沪、哈、齐、牡、本地 ,几乎都有 ,活儿也不干了 ,就近抄起一件家什就追。半路还顺路“征用”了两辆自行车。吓得车主诺诺连声
,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几十个像小牛犊似的青年在路上大喊大叫 ,如临大敌 ,拚命追赶 ,那声势也够大的了
,吓得路上行人唯恐避之不及。前面两个哈尔滨青年这下可傻了眼 ,好汉不吃眼前亏 ,连忙躲进了邮电所。但可惜为时已晚
,工程队的知青们一拥而上 ,就听一阵乒乒乓乓 ,连邮电所的玻璃也给砸了 ,把邮局职工都给吓跑了 ,没用五分钟
,结束战斗。
两个哈尔滨青年成了俘虏 ,被带回了工程队。审问是免不了的 ,皮肉受点苦也是免不了的。这事儿放到现在大概要犯法 ,但那时对知青来说
,只要别反革命 ,什么都是天然合理的。
连队干部也是知青
,假装不知。
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没想到。一听说俘虏的是哈尔滨青年 ,开始打得很凶的哈尔滨青年立刻住了手。他俩一听说遇到了老乡
,立刻也像遇到了救命恩人似的。到了晚上 ,几个哈尔滨青年还弄了点酒菜 ,来到了临时囚室 ,与这俩个落难的老乡喝了一杯。席间
,责备与同情溢于言表“你们怎么跑到这儿来闹事 ?这面是兄弟 ,那边是老乡 ,你叫我们哥们怎么办 ?嗯 ,你说
!”
于是事情又发生了喜剧般的变化。由于有这几个哈尔滨青年从中斡旋 ,当天晚上 ,上海青年也都手下留了情。第二天
,又答应接受了他俩的陪礼道歉。于是双方坐到了一起 ,几个菜再加上几瓶“北大荒”,一杯酒下肚 ,话匣子就打开了。从上海扯到哈尔滨
,又从哈尔滨扯到各自的下乡地点。原来 ,他们插队的那个生产队太穷 ,一天的工分值不了两毛钱 ,连肚子也吃不饱。年终一算帐 ,不但不挣钱
,还要欠队里的 !所以 ,他们要么往家跑 ,要么整天瞎胡闹。说到伤心处 ,两个大小伙子竟然抽抽嗒嗒地哭了起来
,惹得一桌人全都掉了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到最后 ,就剩下一句话 ,一个字“山炮见山炮 ,激动心直跳 ,啥嗑儿也别唠 ,就是往里倒。喝
!”
后来 ,几个上海青年回家探亲 ,在哈尔滨逗留了一天 ,受到了这两个哈尔滨青年的盛情款待。
1995年 9月 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