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之尽头,不爱不休| 听众邱江涛为你读诗· 第779期

 海的女儿884 2015-07-20


我爱你,用尽余生。今生如若美好,我又何求来生?


▎图说

图为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63-1944)的作品《分别》,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爱德华·蒙克的画风个性鲜明,充满了悲伤压抑的情调。爱人即将离去,走在她来时的路上。


▎收听

点击语音下方视频,即可收听。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21 十四行诗第七十三首—邱江涛 来自为你读诗


十四行诗第七十三首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英国)

为你读诗:邱江涛(机关公务员)


你在我身上会看见这种景致:

黄叶全无,或者是三三两两

牵系着那些迎风颤抖的枯枝——

唱诗廊废墟,再不见好鸟歌唱。

你在我身上会看见这样的黄昏:

夕阳在西天消退到不留痕迹,

黑夜逐渐来把暮色收拾干净——

死亡的影子把一切封进了安息。

你在我身上会看见炉火微红,

半明不灭的枕着它青春的死灰,

象躺在垂死的榻上,就只待送终,

滋养了它的也就在把它销毁。

你看出这一点,

也就使你的爱更坚强,

好好的爱你不久要离开的对象。


译者:卞之琳


诗享

在莎士比亚的诗歌中,颜色词是很丰富的,有的明朗、舒畅,有的阴沉、抑郁,而且运用恰当。这些颜色词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意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可以烘托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还可使诗歌更加深沉蕴藉,更富于情趣和魅力。


这首诗写了“死亡与爱”,这是文学艺术中永恒的主题,相互纠缠,相互撞击。我们渴望爱,惧怕死亡,幻想着用永恒的爱去对抗永恒的死亡。


诗人通过三个意象描绘“我”临终之际的景象与感受。像落尽黄叶的枯枝,再没有好鸟歌唱;像夕阳消退的黄昏,一切都终将安息;亦像半明不灭的炉火,等待消逝的来临。


当最终之日到来之时,谁会守在身边,看“我”逐渐走向死亡,走向真正的永恒?这时我们想到的是爱,是挽歌,是过往的一切。在这一刻,也许“你”的爱会变得更强大,更纯粹,更有力量,以便“你”能更好地爱这个即将离开的对象,更好地爱“我”。


谁是“你”?谁又是“我”?唯一确定的是:即使永恒并不存在,也有一种强大的爱,将与死亡共同步向长眠。生之尽头,不爱不休。


-在图文下方,分享你对今生挚爱的告白-


乐说

配乐剪辑自法国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的作品《杰奎琳之泪》。奥芬巴赫绝不会想到,百年之后,这首曲子真的和一位叫杰奎琳的女子相遇了。杰奎琳·杜普蕾,20世纪英国天才大提琴演奏家。她短暂的人生只有42年,好像就是为了演奏这一首《杰奎琳之泪》而生、而死。整首曲子释放出无尽的哀思,缓慢地击打着听者的心怀。感谢奥芬巴赫与杰奎琳,他们跨越世纪的合作,让爱成为永恒。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7月20日),「为你读诗」特别节目——曾经的你,如今成了隔岸的风景。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为你读诗」制作团队

出品人:潘杰客

总编辑:张炫


录音制作:朱卫东

音乐编辑:鑫霖

随笔撰文:伍玥

本期编辑:董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