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梅村,一杯“豆腐西施”的铭心茶

 昵称cVZ45YVi 2015-07-22

  很早就听说了下梅村,一个与茶文化息息相关的的古村落。这次到武夷山,必然不能错过这个念念不忘的下梅村。

  

  【说不尽的下梅村】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梅溪下游东岸,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下梅村与茶的缘分像是一个传奇,兴旺与衰落皆因为茶。

  

  

  

  

  梅雨时节来到下梅村,下梅村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惊艳,不喧哗,扑面而来的是最生活的画面。下梅村的美,需要细细品,慢慢寻。路边的美人靠,村民很随意得坐着,发呆,歇脚,又或是唠着家常。走过一栋栋老宅,透过半掩的门向内看,一桌桌麻将,村民早已专注于自己的麻将事业,对于我这个外来的人丝毫都不在意。

  

  

  

  蒙蒙细雨中,清代古建筑群映衬着远处的青山,水墨山水,小桥流水,白墙黑瓦人家显得更有韵味。走过镇国庙,邹氏家祠等,惊叹于这些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的精致,可见其家族昔日的辉煌一页。当溪,将整个村子一分为二,驻足桥上,感受清代茶市风貌的余温。

  孤独的老人,戴着斗笠,独行于雨中,很想上前搀扶,又怕惊扰他。这一幕人,留着心中久久不散,老人的子孙是否也生活中这个村落中。我想这个老人肯定藏着很多故事,关于下梅村的往事,关于他的年轻岁月。

  

  雨越下越大,连成了线,这也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游客很少。旧时的老宅门口,大红灯笼依旧高高挂起,只是宅内已经人去楼空。都说建筑因人而生,也因人而亡,没有主人的老宅,似乎缺少了点灵魂,变成了终日挤满游客的景点,然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雕刻,老宅的雕刻时光,雨天,一个人,独赏这逝去的繁荣。

  

  

  

  

  

  【邂逅“豆腐西施”】

  下梅村,处处飘着茶香,沿着当溪一直往前走,四处晃,不经意得走进一家家商店,传来一声声:“你需要买茶叶吗?”

  “你要喝豆花吗?”

  很甜美的声音,抬头看,一位身着旗袍的老板娘,笑盈盈得看着我们。老板娘的问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下梅饮闲堂,是一栋房龄约200年的传统木制结构民房,木板将楼层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主要经营豆浆和豆腐脑,二楼为以慢师光为主题的茶吧。下梅村有名的“豆腐西施”,其祖上四代制作豆腐,非常幸运的是,当我们到达的时候,老板娘的父亲正在做豆花,我们亲历了整个过程,目睹了其中的一道道工序,传统的土灶,石磨,瓦缸,在这里,重拾老时光的味道。尝一碗豆花,鲜做的豆花,嫩滑爽口。

  

  制作豆花和豆浆,首先需要将黄豆浸泡一夜,泡开。然后将泡开的大都放进石磨,搅拌,石磨的一头,就有豆汁往下掉,盛在事先放好的盆里。沥掉豆渣,把豆浆导入锅里煮,火候要刚刚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慢慢熬制。这当然需要功力,老板娘的父亲,祖上四代做豆腐,祖传的老法,在下梅村是有名的。

  

  

  

  

  

  

  

  静的坐着这个角落,看书,喝豆浆,时光静静流淌......

  

  不多久,门口便来了很多客人,点名要老板娘的招牌豆花。喝完豆花的小朋友,坐在门口,打起了扑克,小店内简朴门面,简单的两张长桌加4张长木凳,但老板娘不会介意你是否是她的顾客,就算你不消费,依旧可以在这里歇脚。

  

  

  豆花有好多种口味,如果选择原味的,可以自行选择添加桌子上的调料,甜和咸的味道,自己控制。

  

  

  

  

  锅里飘来阵阵糯米的清香,老板娘的玉米蒸好了,瞬间我的口水差不多掉下来了,最爱糯糯的玉米,淡淡的清甜。热情的老板娘请我吃了一个,喝罢了豆浆,又品了豆花,再吃个玉米,完美了。

  

  

  走在老木头的楼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二楼是一个非常安静的茶吧,一边的书架上摆放了一些与茶相关的书籍。原砖块的墙面加上木头梁和原木茶桌,一切是那么和谐。墙上一个大大的茶字,使这环境显得更加幽雅。

  

  

  

  

  

  

  

  铭心茶,听罢这个名字,便立刻深入到了心里。铭心茶选用的原料是武夷岩茶茶花,是老板娘在自家的茶园----武夷山九曲溪小龙坑内亲自摘下来的。

  

  爱他,就亲手给他泡一壶铭心茶吧。一个如此美丽的名字,在这如此优雅的氛围中,一切都那么美好。此刻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小隐于野大隐于市”,在繁华市井中,有这样一处清净之处,偷得浮生半日闲。

  

  

  

  

  

  【一个下梅村老铁匠的故事】

  沿着当溪一直往前走,转过一道道街,走过一道道巷,远处“叮铛”声声传来,循着声音的方向走,只见一个老铁匠埋头专注得做自己的事情。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作坊打铁铺,各种打铁工具凌乱得摆放在一边。门口两边的的对联飒是霸气:“人间大烤烟熏屋,一对千锤百年人”。

  

  

  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纯手工打铁铺,已经祖传4代,几代人都靠这个小小的作坊谋生,手下带过无数的徒弟。如今,着铁匠铺已经成为下梅村的一道特有风景,无数游客经过这里,都会停留,驻足观看。那一声声的叮铛声,也已经深入每一个下梅村人的心里,成为这里永久的美妙旋律。

  

  

  很喜欢这个店的手绘笔记本,买了两本。

  

  【下梅寻食】

  到了村里,自然要吃一吃这里的土菜。

  上图左:煎小溪鱼 这是小溪里的野鱼,新鲜捉捕上来后,煎一下,再加上各种佐料,鲜嫩入味。

  上图右:牛肉洋茄 洋茄,也叫秋葵,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或许是我见识少,在江苏还真没见过。

  下图左:松茸菇 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新鲜的松茸用青椒炒过,清香爽口,非常好吃。

  下图右:炒熏鹅 到武夷山必尝的便是熏鹅,锅内铺垫糯米熏制鹅肉,表皮金黄,香味扑鼻,味道鲜美。

  

  【出行指南】:

  下梅村的套票为60元,所有的景点套票。

  交通:下梅目前并没有公交车到达,一般都是旅行社车辆统一接送。从武夷山市区的环岛路乘中巴或者下梅的农用车直达下梅。自助游的游客可在市区“寰岛”等待每天往返于下梅村与市区的小面包车,时间不固定,一般坐够5个人就走,也可单独包车。

  返程时在村口乘村口进城的农用车,或者自己包车。

  【小建议】:

  村里“仙美酒店”是全村最高的三层建筑,也是俯拍全景的最好制高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