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智城 最近看书,发现一个药方,仔细研究之下,发现正是中医治大肠癌的特效药。 这个药方叫排脓散。枳实,芍药,桔梗。磨成粉,配上鸡蛋黄,吞服。主治内痈,由脓便而出。日本人研究此药方颇有心得,认为这药方治疮家胸腹拘满,或吐粘痰,或便脓血,又有疮痈而胸腹拘满者。 大肠癌有什么特征呢?第一就是腹痛,第二就是大便带血。左看右看,都是这排脓散的主治范围,再合适没有了。 大肠长癌,中医认为是大肠里长了恶疮,也就是内痈。内痈会带脓,所以大肠癌病人的粪便里可以看见黏液,其实就是脓。排脓散正是针尖对麦芒,根本就是针对大肠癌的症状。 这里记述一个病例,一人便脓血已五年,来浪华从医治,三年。一门人,虽与桂枝加术附汤及七宝丸,无效。遂请先生诊之。腹满挛急,小腹硬,而底有硬物,重按之,则痛。乃与排脓散,受剂而去。未几来谢曰,宿疴尽除矣。此为明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效药,叫黄芩汤,黄芩,白芍,炙甘草,大枣。前两年已经被耶鲁大学研究过,认为对大肠癌有特效。西医总是喜欢发现一些我们早已发现并使用过的东西。这个药方重点主治腹痛和腹泻。似乎不包括出血的症状,但是我估计也一样可以止血。白芍本身就可以止血。 除此之外,白头翁汤,桃花汤都是治大肠癌的选择。 有人说,中医不能治癌,因为中医以前根本就没有癌症的说法。这些人需要好好重新进修一下中国文化史。照他们的说法,中国人以前也没有政府呢,因为中国几千年一直只有朝廷,没有政府。中国以前也从来没有法治,因为中国从来只有衙门,没有法庭。崇洋媚外实在要不得。 排脓散方(人人网--《皇汉医学》枳术汤、枳实芍药散文)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注】 曰产后腹痛,暗示疼痛在下腹部也。烦满不得卧者,其烦闷因于腹部膨满,由此腹满与疼痛,而不得横卧之意。然仲景列本方于《妇人产后病门》之关系上论之,则不独止于下腹痛。若有胸痛,或心下痛,或痈脓等,在于下列之腹证者,则可用之。 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瘀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要略》) 【注】 只称产妇腹痛,恐于腹痛之下,省略「烦满不得卧」五字。因本方非产妇腹痛之特效药,乃其主治兼烦满者耳。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芍药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求真按:「本方服法,宜作散剂,但现在不用麦粥,改为如下之煎剂为常。」 枳实、芍药各6克。 上细锉,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温或冷服。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治腹满拘挛,或痛者。」 排脓散之腹证《险证百问》曰:「半产后,腹痛,呕吐,发热,下利,不食,或吐下蛔虫,舌正赤色者。师曰:『半产后腹痛』云云,枳实芍药散可也。呕吐止,则与当归建中汤。有蛔虫者,可与鹧鸪菜汤。」 求真按:「据此,本方似有镇呕作用,但未知其然否。」 排脓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一 【组成】人参 黄耆 白芷 五味子各等分 【用法】捣为末。水冲服。 【功用】益气排脓。 【主治】肺痈,咳吐脓血。 排脓散-《外科发挥》卷四 【来源】《外科发挥》卷四 【异名】四味排脓散(《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组成】黄耆(盐水拌,炒) 白芷 五味子(研,炒) 人参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食后用蜜水调下。 【功用】益气排脓。 【主治】肺痈吐脓,壅闷咳嗽,五心烦热。 排脓散-《外科正宗》卷三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黄耆 当归 金银花 白芷 川山甲 防风 川芎 瓜蒌仁各3克; 【用法】以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或为末,每用6~9克,空腹时用蜜汤调下。 【功用】益气活血,润肠排脓。 【主治】肠痈,小腹胀痛,里急后重,时时下脓,脉象滑数。 排脓散-《千金》卷二十三 【药物组成】苁蓉3分,铁精3分,桂心3分,细辛3分,黄芩3分,芍药3分,防己3分(一作防风),人参3分,干姜3分,芎藭3分,当归3分,甘草5分。 【处方来源】《千金》卷二十三。 【方剂主治】乳痈。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日3夜1服。药10日,脓血出多勿怪之,其恶肉除也。 排脓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枳实15g 芍药9g 桔梗6g 鸡子黄一枚,前3味,以水400ml,煮取200ral,去滓,冲鸡子黄,分2次温服;或为散剂,每日3~6g,与鸡子黄和匀,温水调服。 (功效]排脓化毒。(主治)内痈,如肝痈,肺痈,胃痈,肠痈,脓将成未成者,胸胁胀闷,疼痛拒按,或见咯吐脓血,或便脓血。 (临证加减} 1. 排脓散证治探讨;胃痈或肠痈脓成将溃或初溃,而瘀热较盛之证,可以排脓散排脓化毒。脓成未溃,其脉滑数,属瘀热较盛者,方中芍药宜用赤芍凉血化瘀,如初溃或溃后其脉虚数,属虚热较盛者,宜用白芍养血滋阴。[金匮要略指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排脓散的临床应用:本方用于化脓性肿物有疼痛,气血凝滞,患部紧张,炎性浸润严重,坚硬之诸疾患。即疖,痈、疔、淋巴结炎、恶疽、面疔、皮下脓疡、蜂窝织炎、肌炎、扁桃体脓肿、蓄脓症、牙龈炎、齿槽脓漏,眼睑麦粒肿、外耳道炎、肛门周围炎、痔瘘、乳腺炎等浸润甚,排脓困难,全身症状不甚显著者;亦可广泛用于直肠溃疡、直肠子宫陷窝脓疡、肺坏疽、脑肿瘤、瘰疬、皮肤病、梅毒、产后诸症等。 3. 排脓散应用体会:此方排解诸疮疡之效最捷,其妙处在桔梗与枳实合,局方人参败毒散运用枳壳、桔梗,亦即此方之意也.发散用枳实,下气用当归,乃古木草之说。此方煎汤活用 时,宜与排脓汤合用为宜。[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4. 桔梗、枳壳等份,水二盅,煎一盅,温服,名治胸满不痛方。[南阳活人书] 5. 桔梗、枳壳(炙去瓤)各一两。右细锉如米豆大,用水一斗半,煎成半,去滓,分二服。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者.凡伤寒胸胀,勿问结胸痞气,但先投此药。若不瘥,别再下药,缘此汤但行气不膈耳,无他损,名枳壳汤。 排脓汤 (方组、临时参考用量)桔梗9g 生姜3g 甘草6g 大枣3—5枚上4味,以水300ml,煮取100ml,分二次,温服。(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 主证:肺痈、喉痈、喉痹,脓肿初溃,咳吐脓血腥臭,或咯血,恶寒身热,烦渴喜饮,舌质微红,苔白薄或黄薄,脉数或滑数。 副证:蒂丁两侧肿痛,饮食不利,口噤难言,痰涎壅塞,甚则喘息不得卧,面赤。 (临证加减) 1. 肺痈,本方合用千金苇茎汤,以增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效. 2. 内痈或其他化脓症,溃脓之初,酌加双花、连翘、黄芩、鱼腥草、败酱草、芦根等,以增强清热解毒排脓之力. 3. 络伤血溢,咯血,配丹皮、山栀、藕节、白茅根,另服云南白药,以凉血止血。 4. 痰热内盛,烦渴,痰黄稠,酌加陈胆星、鱼腥草、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5.津伤明显,口干,舌质红,酌加沙参、五味子、麦冬、石斛,以养阴生津。 6.气虚不能化脓,气短,自汗,脓出不爽,配加生黄芪,以益气托毒排脓。 7.痈脓溃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者,配加穿山甲、没药、皂刺,以溃痈排脓。 8.若热象明显者,方中之生姜不适宜,应去之。酌加黄芩、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9。排脓汤与排脓散辨析:排脓散如其名,专司排脓,其效迅速。用于排脓为目的可顿服,排脓后用内托散、黄芪建中汤等,或用紫云膏。排脓散亦可煎服,散剂用鸡子黄调服,效果 佳。排脓汤在排脓散之前应用。排脓散以患部呈米球状隆起变硬者为其目标,排脓汤用于隆起尚不显著之初期者。[临床应用汉方处 方解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10.论排脓汤和排脓散:徐注为疮痈概治之方。沈云:此两方,端治躯壳之内肠胃之痈而设。魏云;排脓散,为疮痈将成未成治理之法也。排脓汤,甘草、桔梗,即桔梗汤,盖上部胸喉之间,有欲成疮痈之机,即当急服也。数说未知孰是。程本金鉴,并不载此方,似有所见矣。险匮要略玉函述义.北丸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11.排脓汤的证治分析:治诸种化脓症。其部位不定,有发生于手足者,有出现于躯干者,或发生于首者。局部红肿,痛甚者;红肿中心之皮肤起鸡皮疙瘩,压之出脓,反疼痛难忍者,此已转为痈。红肿进一步加重,中心溃破出脓,若压之,则大量出脓,疼痛减轻.凡其疼痛出现急迫症状者,均为本方之证。轻者,服本方自然消散;极重者,突然破溃,脓出而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黄连粉(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黄连 甘草各等份上2味,共为细末,饮服3克,并粉敷其疮上。 (功效)清泻心火,燥湿化毒。 (主治)浸淫疮,全身弥漫,疮痛,热微则疮痒,舌质红,苔黄,脉小数。 (临证加减) 1.鸡冠痔疾,黄连粉敷之,加赤小豆尤良。[斗门方] 2. 痔疮脱肛,冷水调黄连末涂之良。[经验良方] 3. 小儿赤眼,水调黄连末贴是心甚妙。[全幼心鉴] 4. 牙痛恶热,黄连末掺之立止。[李楼奇方] 5. 小儿鼻匿,鼻下两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水洗净,用黄连末敷之。日三四次。又小儿月蚀生于耳后,黄连末敷之。[于旺秘剥 6. 舌忽肿出口外,或长数寸,此心火极热所致,真川连三四钱,煎浓汁,以舌浸之即效。[验方新编] 7. 清脑黄连交,治凡眼红肿,及一切眼疾之因热毒,莫不随手奏效,黄连二钱为细末,香油调如薄糊,常常以鼻闻之,日约二三十次,勿论左右眼患证,应顺两鼻孔皆闻。[医学衷中参西录] 8. 人乳浸泡黄连,治火热赤眼。 9. 开水浸泡黄连,治火热牙痛,舌肿,皮肤小疖疮,疔疮等湿热火毒之证。 10. 治痈疽肿痛,已溃未溃皆用黄连、槟榔等份,为末,以鸡子清调搽之。[简易方论] 11. 治脓疱疮,急性湿疹:黄连、松香、海螵蛸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黄蜡二钱,放人适量熟胡麻油内溶化,调成软膏,涂于患处,每日三次,涂药前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使疮痂脱落。[内蒙古中医药新疗法资料选编] 12. 治口舌生疮,黄连煎酒,时含呷之。[肘后方] 13. 治小儿口疳,黄连、芦荟等份,为末。每蜜汤服五分。走马牙疳,人蟾灰等份,青黛减半,麝香少许。 14. 治妊娠子烦,口干不得卧,黄连末,每服一钱,粥饮下,或酒蒸黄连丸,亦妙。[妇人良方] 现代临证,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各种皮肤化脓性感染、带状疱疹、湿疹、痔疮、急性乳腺炎、急性淋巴腺炎、急慢性肠炎等而属于湿热化毒者。 15. 黄连炉甘石治疗浸淫疮:浸淫疮与今之湿疹相似,小JL易患之,多从口起蔓延于颈下、腋窝、腹股沟、阴囊及肘弯、膝弯等处,皮肤奇痒,搔之出水,如被感染,亦有化脓者,临证每用黄连、炉甘石为末扑之有效,预后多良。[金匮要略浅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16. 三黄粉治疗疖和黄水疮:疖生头顶、颈项、胸背;黄水疮多生于颜面,尤以小儿多见。外治用黄连、黄柏、黄芩各等份研细末,香油调涂局部。均获良效。二者效果一致。患疖肿严重者,配内服仙方活命饮类加减之。小Jl,黄水疮者,单涂香油调黄连粉即愈。 17. 黄连治化脓性感染:一般局限在炎症浸润期者用10%黄连软膏贴敷,溃破或术后创口用2%一10%黄连溶液换药;炎症较重者给予黄连粉胶囊Ig,日服4次,可使疼痛减轻,并兼 有健胃作用。治疗疖肿、痈、急性乳房脓肿、术后感染、急性淋巴腺炎等共66例,均于2.7—6天炎症消退,脓肿分泌物减少,创面干净而愈。 18. 急性化脓性疮口换药用黄连纱条治疗:与用凡士林纱条进行比较,黄连纱条疗效较凡士林纱条显著优异。[中华外科,1958,(7):749] 19. 黄连治疗湿疹:用黄连粉1份加蓖麻油3份调成混悬液,涂患部。使用中未遇到疖肿等合并症发生.[中华皮肤科,1955,c+,:251] 20. 黄连粉治溃疡性结肠炎:用黄连喷粉法和定位灌肠法治疗.[哈尔滨中医,1960,c9):363 21. 黄连液外涂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用黄连30g,加水100ml,浸泡20分钟后煎煮,滤出药液,取消毒干棉签3—5个并拢,蘸药液涂擦患处,然后用TDP(神灯)照射,面积小 者可用1个神灯,面积大或呈带状分布者,可用2—3个神灯同时照射。每天1次,每次40分钟,间隔5分钟涂搽1次,以保持局部湿润。[新中医,1995,c6L 54] 22. 黄连煎剂导人综合治疗新生儿皮下坏疽:取川连25g,水煎3次,混合后煎至200ml,高压消毒备用。采用广东四会无线电厂产Sw一2型698点送电疗机,主电极衬垫大小以覆盖坏 疽局部为宜,连接阳极,辅电极衬垫略大于主电极,0.02mA/cm2,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同时采用紫外线照射(北京医用超声仪器厂产ZWD—lA型),首次剂量lMED,每次递增1/ 8MED。病区用中心重叠法,坏疽区用强红斑量,病变周围10cm用红斑量。全身与局部交替进行,均隔日1次。感染控制后,立即停止重叠法;改白炽灯局部照射,温热量,每日2次, 每次20分钟。[中华理疗杂志,1989,(d):214] 23. 疗身上疮,疮汁所著处即成疮,名曰浸淫,痒不止方.黄连一两,黄柏一两,芦茹一两,碧石一两,甘草一两,生胡粉一两,右捣甘草以上为散,胡粉于枪子中著熬令黄,和之为散,欲敷药,先以苦参汁洗,故帛拭干,即著药,不过三四度即差,名极要方。[医心方] 24. 水银八分以唾手掌中研,令人药用,黄连八分,胡粉八分,熬令黄。右三味,黄连为末,和以粉,敷疮上。疗瘸疮多汁方。[外台秘要] 25. 胡粉、甘草、茼茹各二分,黄连二两,右四味,治下筛,以粉疮上,日三四,治疗疽浸淫多汁日渐大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