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最危险的时刻竟是早晚 医生们的良心建议

 建老真人图书馆 2015-07-24

三伏天最危险的时刻竟是早晚 医生们的良心建议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建老真人


虽然说近期南京仍有雨水,但从天气预报来看,要不了几天高温就会来临,防暑降温的警报也已经拉了一波又一波。毕竟,三伏已经来了,高温还会远吗?

  在我们想来,夏季正午时分当然是最危险的,毕竟此时气温最高,一不小心中暑了可不是玩的。但有专家研究提示,虽然说夏季正午防中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一早一晚”反而可能更危险,市民请特别留心!

  □通讯员 李珊 王娟 钱钰玲 金陵晚报记者 朱菁菁

  早晚比正午更危险?这和病种可能有较大联系

  夏季什么时候最危险?大部分人都想当然认为应该是正午时分,毕竟此时阳光最强烈、温度最灼热,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暑,甚至发生更为危险的热射病。

当然,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南京各大医院急诊科的专家也纷纷表示,在这个时间段,南京市民最好不要外出,非得外出办事儿的也要把时间尽量向前或向后挪动,而且外出一定要做好所有能做的防暑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但气象专家的分析显示,夏季最危情时刻或许还不在这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方面的研究者曾以南京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夏季室外热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其中大部分数据我们一听就能明白:高温热浪来袭时,60-80岁的老人和本身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患者最易受害。这些与我们常识中“老人不易耐受高温”、“心脑血管病患者要警惕高温时突发心梗、中风”的认识还是吻合的。但其中有数据显示,高温对人体危害呈双峰型分布,其峰值主要出现在上午和晚间。

  难道说,这两个时间段比中午更危险,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记者走访了南京数家三级医院的急诊室,医生们告诉记者,这或许是和夏季高温对于某些特定病种的影响,以及这些病种的特别“危情时刻”有关。

  “我们这里的急诊室几乎每天都处于24小时无空闲的情况下,不过晚上确实有那么一段时间比较容易收到心梗一类的患者。”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王旭东告诉记者。

  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汤成春、南京市中医院急诊科瞿媛医生也给出了相似的答案。汤成春说,在晚上到夜间会有一段时间,因为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突发心梗、心衰的患者都比较多。瞿媛则明确告诉记者,在凌晨4点到清晨7点,会是夏季心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高峰。

  “不过,这并不仅仅是高温天才有的表现。”汤成春说,现在随着对人体交感-副交感神经调控、血压节律变化的认识深入,大家都知道,在晚上会有一段时间交感神经比较兴奋,清晨也会出现一个血压高峰,这都是本来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最容易发生意外的时刻。而在高温冲击下,许多疾病的发病都有所增加;只不过在“水涨船高”的前提下,这些疾病自身原有的发病特点依旧存在。

  另外,现在许多居民对于“夏季正午要避暑”这点都比较有概念,而且生活便利、许多事情也可以足不出户解决,加上又有汽车代步,因此会在正午不得不外出暴露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有所减少。相反,每天早晚的交通高峰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此时热度犹存、避无可避,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不过,对于那些不得不在户外工作的人群,正午依旧是必须特别警惕的时刻。而对于那些不必在正午期间外出,同时又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早晚这种相对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点,仍需要保持额外的关注。”瞿媛说。

  有些病会滞后一个月发威?中医说这也是一种“秋后算账”

  不过,几位专家都同意,在暑期高温来临时,除了身体本来就相对虚弱的老人和幼儿外,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群首当其冲,最容易受害,而且发病率增加几乎能和高温同步。

  “高温酷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患者通常都会明显增多。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心脑血管病是怕冷不怕热,这看法实在有些片面。”汤成春说,虽然说在进入春夏、气温升高后,大多数人的血压都会自然降低,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过度高温以及伴随高温而来的高湿度环境对身体的影响。“其实,在天气闷热、湿度大的时候,人会感觉很不舒适,大量排汗,休息不好,有些人还觉得喘不过气,加上高温引起的情绪波动,导致在真正的高温时段,心脑血管病的急性事件发生率也会增加。”

  不过相对心脑血管病“高温伊始就发威”的情况,有气象专家提到,有些病虽然在高温开始时并不显山露水,但随着高温持续将可能在30-40天后开始发难,而这以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居多。对此,中医方面的急诊专家就更有话要说了。

  “一般来说,在夏季前半段我们要积极预防中暑,也会遭遇很多的心脑血管病这类急症患者,但到了8月后半段,感冒发烧、胃肠不适的就会特别多,严重的还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虽然这种时候从气候来说,南京肯定还没进入秋季,但这些毛病却符合'秋后算账’的标准,属于暑湿淤积到一定程度后发威,人也就病倒了。”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市名中医张钟爱告诉记者。

  我们都知道,许多下呼吸道感染从中医角度来说属于“寒症”,在夏季气温高、阳气充足,所以这类基本在刚入夏时多数都会有所缓解才对,甚至从中医理论来说,此时正适合“借天时”进行治疗,不仅康复好还可以预防复发,也就是这几年很红火的“冬病夏治”。

  不过,夏季除了暑气还有湿气,这两者皆属于“六邪”之列,初时可能不觉得,但随着漫长夏季的过去,“积”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发威了。而一些老病号因为夏季病情相对缓解,自我管理也放松了,就更容易在这一波“滞后攻击”中倒下。

  王旭东则告诉记者,他们也在临床发现,到了高温1个月后,是呼吸道感染比较多见的时候。“这可能是因为夏季高温时降温纳凉手段不当,过度贪凉,导致患病,而这通常不是在高温刚起时出现,会有一定的滞后。另外,还有些人在普通的感冒后,并未太当回事,结果拖延成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这些。因此市民不仅高温刚到时要警惕,对于高温的这个'滞后攻击’也要给予足够重视,提早开始预防。”

  ◆医生们的良心建议◆

  1、夏季正午最危险的是高温和阳光,所以能避免外出仍旧请避免。但这不意味着其他时间一定安全。上下班高峰如果气温仍旧很高,也是要小心的。

  2、在夏季影响舒适度的因素里,气温和湿度是大家都理解的。除了高温容易让人倒下,如果湿度>70%,也非常容易发生中暑。另外,太阳辐射也很重要。所以外出一定要避免无保护措施就在阳光直射下停留太久。

  3、心情会影响到舒适度,但真的热到一定程度,心情影响也就不那么大了。所以心静自然凉固然好,但该采取的降温措施一样不能少。

  4、运动时能够显著增加人耐热能力的方法,所以在没有强烈阳光、温度也不算高的时候,请保持每周3-5次,每次40-80分钟的有氧运动。当然,有基础病的特殊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5、最近的饮食还是建议以苦、酸为优先,这样有助于祛湿降暑,能开脾胃。

  6、夜间到清晨仍然是一些急症(如心脑血管病)好发的时段,有基础病的人除了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控制到位外,一旦有精力不集中、特别疲倦或者其他疑似发作症状,请第一时间就医。

【责编:王志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