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Alicia 我的儿子天天今年六岁半,要是两年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孩子喜欢就坚持,不喜欢了就不要勉强,快乐最重要。 但是今天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不仅无法给出简单答案,还要扯出一篇文章来聊,因为确实没有简单答案啊。 天天的兴趣班开始于4岁9个月的游泳课,接下来又开始了功夫课和科学课,再接下来是钢琴、骑马和书法,如今游泳课已经上了快200个小时,功夫课50小时,骑马快100鞍时,钢琴每日练琴也有300个小时了。 虽然每一个班的启蒙我们都尽可能选择寓教于乐的方式,但接下来的结果却各不相同,骑马目前是天天的最爱,每周六日上午都一定要早早地到马场,最近北京是三十七八高温的天气,每次都是汗流浃背,但这也阻挡不住天天的热情;有的兴趣班已经失去了最初的从不会到会的那种新鲜感,比如游泳和功夫,但每次上课都很开心很投入,因为有小伙伴一起啊;但也有的兴趣班随着难度的增加比较发怵,比如钢琴,抵触弹琴是常有的事情;而书法课,基本每一次上课前天天都要念叨几句不喜欢,但45分钟站着悬腕书写都很专注,写完之后拿着作品出来非常开心。面对这样的情形,是放弃还是坚持,已经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了。 低龄(三四岁以下)孩子家长不太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没到年龄,十几岁孩子家长也不太关心这个问题,因为随着课业的加重孩子已经无暇光顾很多兴趣班了,所以兴趣班的话题集中在学龄前和小学低龄阶段。 我好好地把我们家兴趣班这件事情想了想,分享一些我的体会,但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以及我家的情况,或者更确切地说算个随笔。 说说天天为啥要上兴趣班,一点都不高大上,最初的原因就有一个:无聊。 天天的幼儿园每天四点到家,周三三点就到家,晚上八点半睡觉,四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周末早晨六点就醒,一天十几个小时空闲,他特别喜欢和小朋友玩,但约起来都很困难,我们曾经每个周末早晨六点钟就被天天催着要给小朋友家打电话,好不容易等九十点钟大部分人家起床,往往每个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安排,于是野生动物园啊海洋馆啊都去过不少次,但一年有100天的周末时间,我们也没有太多创意了。 我和老公都是六零后,他在农村长大,我在城市长大,小时候没啥课业压力,纯自由玩耍,虽然这是很多有怀旧情结的人们所向往的,但是我俩都没玩出啥创造力,对于我们这种玩商极低的人,陪孩子玩确实挺难,过家家玩十分钟可以,玩三十分钟就基本撑不住了,另外我们也是不善交际的人,同龄人的孩子都上大学了,怎么安排孩子下学后的活动是我们比较头疼的事情。
周一:钢琴课1小时 周三:书法课45分钟
周日:上午:马术2鞍时,下午:科学课1小时, 功夫课1小时 周一-周日:每晚练琴1小时 原来头疼时间无处打发,现在常常觉得时间很紧,经常也在想是不是要做些减法了,看来看去哪个都还减不掉。 那么多乐器为啥选择钢琴而不是小提琴或者二胡,这么多的运动为啥是游泳和功夫而不是滑冰或者跆拳道,这些其实都有我们自己的偏好在里面。
昨天和朋友吃饭,她讲到女儿运动能力弱,不太协调,所以对是否要孩子参与运动相关的兴趣班比较犹豫。
孩子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吗?会不会新鲜劲儿过了就不想做了呢,我想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吧,孩子在开始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一个想法:好玩。但任何事情只要认真了就不会总是那么好玩了。
乐高:天天小时候报过乐高课,因为想和某个小朋友一起上,上了两节不喜欢,我们也觉得每个小朋友端出来差不多的作品没啥意思,于是就把课程退了。 也说说我们坚持下来的课程,有很多,游泳、功夫、钢琴、科学、骑马。 天天学游泳本来在家门口的一个酒店,教练教了几次天天见到我直摇头,说天天学的太慢了,另外水温很低,游了几次就感冒只能停课,于是学完12节我们就停止了。
-兴趣班的坚持一大半来自父母的坚持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外国孩子就是每天自由地玩儿,不上任何课外班,其实这是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误解,或者说只代表了一部分家庭,很多外国家长早晨7点钟带孩子去游泳打冰球,一周五天,一坚持就是七八年,这样的情况一点不罕见。 坚持意味着要花时间带孩子辗转于不同的兴趣班之间,像钢琴这样的还需要每日陪练,但这些没有想像的难,对我们来说已经习惯了,我的工作有很大部分用iPad就行,所以天天上课我会用微信处理一些事情,也有的时候天天上课我和天天爸去喝咖啡,另外陪课的时候也能获取很多信息,和天天一起骑马的一个小朋友妈妈,简直就是一个强大的信息台,每次和她聊我都能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总之相比抓耳挠腮地设计每个周末去哪里玩儿要简单得多。 -最初的惯例养成很重要 在开始一个兴趣班的初期我们尽量全勤,记得在天天开始学游泳和功夫的那一年里,遇到周末要参加小朋友的生日会的情况我们都会把课程时间调整一下,尽量不落课。 形成惯例之后坚持起来对小朋友就比较容易了,比如钢琴虽然是天天比较发怵的事情,但形成惯例之后他认为每日练琴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合适要换 各种机构很多,机构的标语和网站的好看不一定代表它的真实情况,老师不稳定、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老师的沟通方式都会影响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坚持,我比较相信口碑,而且现在很多妈妈都是强大的信息台,所以如果遇到老师水平有限、教学方法无趣、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打交道的情况,我会果断换台,就像我们遭遇的第一个游泳班一样。 -有取就有舍 时间都是有限的,周末去上兴趣班,也许就没有时间去郊外玩,上了这个班就没有时间尝试其他的,选择每日练琴就意味着晚上基本没有外出应酬,选择了也没啥纠结,我们尽量考虑天天的年龄特点,每天一定有随意无目的玩儿的时间,阶段性还会带他去小旅行,就这样啦。 另外有些东西自己可以在家教的也许就不用去外面上课,游泳骑马钢琴功夫我都教不了,但让孩子读英文还是可以自己在家做的,同样识汉字我也打算自己动手了。 这只是天天六岁左右兴趣班的一些情况,再过两三年一定会有新的变化,到时候再分享一定很有意思。 上不上兴趣班,上多上少,上什么兴趣班,是广泛涉猎还是少而精,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金钱是否允许,时间是否调整的开,每个父母都尽力了,所谓纠结就是艳羡别人但自己又做不到,其实无论做什么选择,不纠结就好,因为养育孩子本来就没有标准公式。 如果真要套一些理论还真有,Erik Eriksen 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我也摘抄一段来自百度百科的介绍: 学龄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作者简介 Alicia 是正面管教导师,也是中国最早开课的几个正面管教讲师之一。 Alicia是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2013年来华讲座的现场翻译以及主办者之一,她翻译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家长教材》,她为中国正面管教的传播做了很多工作。 她和正面管教创始人之一琳.洛特女士、正面管教导师 Kimberly Gonsalves 一起开发了青春期家长课《 解密青春期养育》,受到家长和讲师的良好的反响,她还和琳.洛特女士一起通过网络为中国的个案进行心理辅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