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观念

 东方宸 2015-07-26
浅谈中西方的时间观念
【摘要】时间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财富,然而却因为分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赋予时间的意义也就迥然不同了。换言之,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于是中西方之间的时间观念自然就有了较大程度上的差异。时间就好比是一个无形的向导,对我们的言行也产生了无比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归结较多著作之后,通过几个方面来阐述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深思造成其不同的原因,并希望人们在意识到这一差异后,能够努力避免由于时间观而引起的种种冲突和重重障碍,从而使交流交际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中西方 时间观 文化差异 原因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曾经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往往传达了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由此得知,在学习外语中,进行相关文化的输入,除了介绍一般文化现象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还要深入理解其文化的根源,这些对于接触一门语言,了解一门语言,甚至掌握一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始有终与循环往复
在西方文明中,时间是有起点的,它是在行进的,在流逝的,即珍贵又固执,一旦消逝了便无法挽回。圣?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上帝在超时间的意义上来说是永恒的。在上帝那里,没有所谓以前和以后,只有永远的现在,时间自创世始,又随末日审判而终,进入无时间状态。”所以,我们发现,在西方的文明中,时间是有始有终的,是会有消亡的那天,而非是永远消耗不完的。
可是,在我们的中国文明中,时间的变化是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是一种始终沿着自身做永远螺旋式运动的,如昼夜交替,季节的往复,植物周期生长,农时劳作更替,都有圆周式的去而复始的自身复归的周期性循环活动(贾玉新,1997:71)。于是,一切都处于循环往复之中,时间更是一样。于是,我们就相信,今天没了,还有明天,还有无数个明天和明天,是源远流长的。
2、珍惜时间与挥霍时间
美国人有句座右铭:“Time is money.”把时间和金钱视为等价交换的实体,时间可以让他们创造金钱。由此,他们做事讲究计划,要求严格依照时间表办事,并且凡事做到准时不误。预约是西方人普遍的社会习惯,并且越是重要的活动越是要提早约定计划好。与英美人交往时尤其如此,即使到最好的老外家串门也要事先打招呼, 否则便会打扰他们的私生活,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例如,刘凤霞编著的《跨文化交际教程》中关于西方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这样描述的:“ Americans in the Western world look upon time as a present , tangible commodity , something to be used , something to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The American divides up the day very precisely and communicates only during certain hours .……For many situations Americans would consider tardiness of five minutes to be relatively serious and improper. ” 由此可见,在时间这一概念上西方人是十分注重的,且作为生活交际上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
记得德国哲学家康德老人在写给老朋友威廉·彼特斯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康德,1779年3月)在实际生活中,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甚至愿意为了守时,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只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借用戴尔·卡耐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结交朋友和有影响力的人就要准时。任何人都喜欢和一个时间观念强、守时的人做朋友,因为这样的人必定是一个诚信的人。”西方人就是如是告诫自己和他人的。
此外,西方人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无所事事了。Jesse Crispin 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In fact ,if we had more free time ,surveys suggest that the majority of us would fill it with more work .We have a very difficult time unplugging, and many of ou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nsured that we don’t have to .”(李湘廷,《Time is everything》,2010.2:18)也就是有了这样的时间观念,在西方,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和资历雄厚的智者。
然而,中国人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事物发展的水到渠成,绝不允许时间表碍事。于是在时间上就显得十分富有,可以较随意支配时间,挥霍时间,做什么事都不用着急。比如教师上课,一个重要内容没讲完,可以再拖一段时间再讲;中国婚宴请柬上的时间很少有人去遵守,赴宴早到者与晚到者相隔有一个小时之长,一场宴席可以持续两三个小时;约会看朋友的时间很少确定,如果有位久未谋面的朋友说周末要来看你,你可能就必须整天不出门,不见不散,白白恭候一个周末;在一些人浮于事的机关里,人们可以边聊天、边看报、边办公,一件事情没办完,可以第二天继续接着干……如此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见。
3、着眼未来与缅怀过去
在西方,人们不重视过去,而重视将来,尤其是美国人,极少回顾过去,一切着眼于未来,因此未来取向成了他们重要的价值观念。在他们的心里,未来是可以驾驭的,或至少是可以受他们影响的,而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为更美好的未来做准备而已。他们坚信,往后看是死路一条,向前走则希望在拐角。
西方人对于未来的那份执着,让我不禁回想起著名诗人雪莱的诗句:“你在何处,我们所恋慕的明天?不论老少、贫富、衰弱或者强健,我们总是透过欢乐,透过忧烦,无休止地寻觅着你的欢颜……”。细细地品味,我们愈加能够领悟出他们的那份热忱,像燃烧的火一样激烈,一样坚忍……
而我们中国人在时间取向上采取的是往后看或过去取向,是生活在一个由传统所导向的社会里。我们对过去怀有鲜明的崇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往往是今天事情成败的重要参考和凭证。而对未来没有像对过去那样感兴趣,我们深信它是不可知的,没法捉摸的,难以预测的。例如中国有句熟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体现了崇尚过去的生活态度,还体现了他们对于过去历史的重视和瞻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