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道需要堅守

 海倫娜 2015-07-28
 

正道需要堅守


與朋友或同事們談論教育子女的問題,他們都提出一個問題:《弟子規》、《論語》等經典,內容很好,可是今天教孩子這樣去做,孩子不是明擺著要吃虧了嗎?


《西遊記》中,同為修鍊人的唐三藏和豬悟能,往往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金錢、美女等的誘惑下,唐三藏堅守,豬悟能伸手。


這不就是答案嗎?其實,人是能分清好和壞,善與惡,對還是錯的。只是在情、利和名的羈絆下迷失了真我。


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國家有一句老話:「吃虧是福」。可真要自己的孩子吃虧,往往就不幹了,這不是親情使我們失去理智了嗎?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可是卻不想讓孩子吃苦,那怎麼行呢?要知道,溫室里是養不出參天大樹的。真正要成為棟樑之材,必先飽經風霜雨雪的歷煉。


孟子說:「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摘自《孟子·告子下》)


簡要翻譯,就是能夠做成大事的人,必是吃了很多苦,不亂其所為,能忍性,善於學習的人。


《弟子規》、《論語》等教育經典所教給孩子們的,才是真正能使他們受益終身的東西。做家長的,必須理智,若要真為孩子的將來著想,應該認真督促孩子去學習經典,去堅守正道!吃虧怕什麼呢?吃虧真的是福。


在道德敗壞,人心不古的今天,生活中難免種種矛盾撲面而來。可是,我們可以因此放棄「仁、義、禮、智、信」,放棄善良、真誠和堅忍的正信嗎?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及其弟子曾困於陳蔡之間,「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摘自《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面對子路的質問,回答說:「君子固窮」。君子的道路,是「固窮」的。固:這裡是「本來、原來」的意思。窮,與「達」相對應。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做君子,原本就是很艱難的,走投無路是經常會發生的,君子遇到困難,則更應該堅守正道。小人則不同,遇到走投無路,則無所不為了。


孔子說的多好啊,難道身處困境,我們就可以降低做君子的標準嗎?


同樣的道理,難道身在十惡亂世的今天,我們就可以說假話、做惡事,助紂為虐,為所欲為嗎?


正道需要堅守,堅守正道的人往往不會一帆風順,甚至多災多難。可是他堅守正道的心靈,一定會在堅守中升華,永駐於光明的未來!





本博常用精典分隔线 - 浪漫人生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