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孤祣 2015-07-29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本文转载自cristalspring《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 cristalspring - 众里寻他千百度,深中成就满分路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主体觉知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自我意识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自我意识也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具体而言,它包括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国外有一种关于自我的20句测验,即要求被试对同一个问题“我是谁”给出20个不同的答案,从被试的各种描述中可了解他们的自我(自我意识)状况,如“我是学生”、“我喜欢旅游”、“我诚实、努力”、“我想深入学习心理学”等。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构成的。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1.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或基础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1)自我观察。人是观察的主体,同时又是被观察的客体,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觉察到自己此时此刻的身心状态等。古有“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有自我观察的意思。
 
(2)自我分析。个体把从自身的思想与行为所观察到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自己个性品质的本质特点,找出有别于他人的重要特点。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建立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基础之上,是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他方面的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有适当与不适当、正确与不正确之分。适当的、正确的自我评价使主体对自己采取分析的态度,并能将自己的力量与所面临的任务及周围人的要求加以恰当的比较。人们对自我的正确的认识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认识自己是比认识客观世界更复杂的过程,除了认知因素外,还会受到需要、动机、能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容易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恃、自信、自卑、自责、优越感等。它也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自我体验反映了主体的我的需要与客体的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如果客体的我满足了主体的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自我体验,自我满足;否则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卑或自责。自我体验的内容很丰富。
 
(1)自尊(自尊心)。它是个体评价自己的价值的体验。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总希望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良好的评价。当社会评价满足个人自尊需要时,就产生自尊。它促使自己更加奋发向上,追求实现更高的社会期望。如果社会评价不能满足个人的自尊需要,甚至产生矛盾时,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产生自我压力感,从而使自己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另一种是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2)自信。它是个体对自己的信任,表现为对自己的知识、能力、行为、判断等有信心、不怀疑。自信也是一种感到有把握的状态、一种能力的体验。个体过去的成败经验对其自信的产生和形成有关键性影响,如我国学者黄希庭(1991)认为自信是个体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自信也与自我评价紧密相关。自我评价过高,自信转化为自高自大;而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又会转化为自卑。
 
(3)成功感与失败感。成功感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取得成就时产生的自我体验;失败感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时产生的自我体验。成功感与失败感的产生,不但取决于客体的我是否取得成就,还取决于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要求即期望水平。
 
3.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指自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1)自我检查。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的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以保证活动的预定目的与计划逐步得到实现。
 
(2)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喻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无须任何外在形式的监督,而听命于内心自我监督的行为才是真正自觉的意志行为表现。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主动的掌握。自我控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是自我发动与支配自己行为的结果;二是制止作用,即抑制不正确或在当时情境中不应有的言论和行为。自我控制有时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这叫做自我掩饰。
 
(三)自我意识的作用
 
1.对态度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在和别人的交往和团体活动中,由于意识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意识到自己负有某种责任或义务,从而自觉地调节情绪,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尽可能地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2.对自我教育的推动作用
 
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集中体现在对自我的认识和对自己的优缺点所抱的态度上。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的积极效果。反之,如果不能正确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或只看到自己的缺点,都可能导致自己落后和失败。因此,提高主体的自我意识水平,包括通过自我认识看到自己的力量,通过情绪体验保持健康的情感生活,通过自我监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从而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健康发展。
 
3.对意志发展的促进作用
 
意志以人确定自觉的行为目的为开端,而自觉目的的提出又是以自我意识的存在为前提的,因为任何自觉行为总有自觉的主体,那就是“自我”。自我的自主性的实现需要个人监督,需要意志的力量,无论其表现形式是施力于外部,促使环境服从主体的要求,还是施力于内部,促使自身特性与需求适应环境,都离不开自我意识的使用,离不开意识中对自我和环境的明确的区分。个体意志力的表现同动机的性质和力量密切相关,诸多动机之中,个体自尊的维护和自尊的发展水平是影响意志力的重要因素。而自尊的发展水平是直接同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之一。
 
此外,自我意识中的自尊与自信对个人行为也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尊,则任何批评与表扬都起不了作用。有自尊的人,总是力争上游,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甘心落后,自觉而主动地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自信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是人们成长与成才的重要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