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和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

 惋_红曲 2015-07-30

  超现实主义是一次先锋艺术运动.而超现实则指题材上的某种特征.二者本不是同一层面上的理论概念,但是追溯电影艺术源头.这两类电影在电影史上分别占据了重要的一页。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超现实主义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超现实主义作品中的“非理性”也并非无理可依。理性作为认识世界的支配性原则也不断地受到挑战。

  超现实主义的涵义

  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根据是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1超现实主义的哲学意义是纯精神的无意识行动,运用这种无意识行动。可以表达思想的真正机能.并摆脱理性的控制和审美上或道德上的偏见。超现实主义者确信.一向受忽视的某种联想形式具有超现实性.这种超现实性使得思想的梦幻能自由翱翔。这是超现实主义者梦寐以求的世界。

  超现实主义的电影

  l、国外的超现实主义电影

  拍摄于1928年的处女作《一条安达鲁狗》时至今日已经成为超现实主义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尽管它只有短短的17分钟。布努艾尔是想在资产阶级这块严密的幕布上狠狠地划上一条口子。既是挑衅,又是嬉戏;既有严肃的主题.又有玩世不恭的游戏色彩,他不惜一切代价,将他的卓越才华和想象力全部倾泻在那些令人不快的画面组接中。

  到了《黄金时代>,布努艾尔把海滩上两个毒蝎厮杀拼斗之景与几个坐在岩石上的主教相互跳接.辛辣讽刺了宗教斗争如同毒蝎一般.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骨子里狠毒异常。影片继续了对资产阶级的打击:牛车出现在衣冠革履、云鬓香肩的贵宾之中;小孩被园丁持枪射杀而死,酒会中的宾客毫不以为然.继续他们的谈话。该片上映时引发了群殴、谋杀和示威游行,12天后,《黄金时代》被禁演,直到1980年才被取消。

  2、国内的超现实主义电影

  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重新掀起武侠片的热潮,1988年甚至正式提出“把娱乐片确定为今后中国电影在数量上的主体”.超现实的江湖世界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片吸引力永不退减的娱乐天地。<新龙门客找>等合拍片也卷杀进来,两岸联袂将“新武侠电影”推向世界,像《风云雄霸天下>、《卧虎藏龙>、《新蜀山传>和《英雄>,都是华语影坛甚至世界影坛的亮点。

  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展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人们的爱、恨、情、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生和死、欲望和理想、梦幻和现实的寓言故事。《太阳>电影的视角和姜文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一样别出心164裁.创作者选择了“爱情”的角度来讲述那个遥远而又切近的岁月:后者是用了孩童般的“纯真”情怀抒发了一个“文革时期”的“灿烂的阳光故事”。电影《太阳》用了一个中国观众不太熟悉的结构。电影的年代跳跃不羁。人物的关系扑朔迷离.故事的情节断断续续。让熟悉平铺直叙的观众置入一个如梦如幻般的空间.似乎在经历一场“智力冲浪”。因为在这部电影里,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的故事,导演更多的是提供给观众一个故事赖以发展的线索和框架.而“潜在主题”隐藏在绚丽画面之中.使观众不易立刻体会到影片的思想。而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探讨和研究电影中的思想和哲学意识.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太阳照常升起”的真正内涵无疑是像拥有了一把进入“神秘世界”的钥匙,也就推开了那扇厚重的时代之门。

  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体现

  l、国外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体现

  布努艾尔的电影作品,充满社会压迫、宗教狂想、弱肉强食和声色犬马。充满了诡异的人物、荒诞的事件、缠绕不断的梦境和奇怪的道具.他的影片总是让人难以分清哪部分是幻想中的真实。哪部分是真实里的幻想。布努艾尔习惯在他的电影里把一个个生活片段组接起来,大使、上校、女游击队员、中尉、主教等人物也随着这些片断不断出现、不断消失.这些人物对应了布努艾尔对于政治、宗教、以及恐怖主义等现实问题一贯的关注。当《欲望的隐晦目的》用两个女演员饰演同一个角色时,人们似乎不感到意外.还认为这是布努艾尔对于人的复杂多面性的诠释.尽管事实是第一个演员与布努艾尔发生激烈争执而不得不使用第二个员.然而到了布努艾尔这里,事故化为奇迹.银幕上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女演员交替出现。人们自然而然地为此做出超现实主义的注解。

  2、国内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体现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非常规的电影”,具体来说.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超现实主义艺术出现了一个美学的“转移”.从“美”是“生活”、“和谐”、“平衡”到“美”是“感官的体验”(Sensation),《太阳照常升起》带给你的就是这种特殊的体验。从电影一开始那只“火鸟”的出现,衔走树梢上的那双鞋开始,就走出了“现实主义”范畴,反而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导演通过电影化的叙述。把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香格里拉的风情、南国建筑、大西北的雪域戈壁,色彩和光影,音乐和音响组成的一个“太阳”的世界,犹如一幅莫奈的印象派绘画。一首德彪西的交响乐.让人进入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神奇世界。这应该是导演的精神世界。他把那段久远的年代,用诗一样的笔触。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心旷神怡。在一个似乎陌生化了的时空内部.揭示了人的隐秘的情感。那是性、爱、枪、权力交织而成的梦幻和现实颠倒的世界。

  作者: 朱定忠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idwx200810109.asp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