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

 书萌萌 2015-07-31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

一、概述

孤立肝坏死结节高峰发病年龄在60-70岁,也可见于30-40岁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在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尸检、手术和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血清AFP、CEA和CA99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灶多位于肝右叶表面,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一般小于3cm.病理特点为纤维层包裹的结节状凝固坏死灶,在较大病灶内可含小片液化坏死裂隙。

二、病因及病理

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985年有学者在SNN组织周围找到营养血管而推测为小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生纤维硬化后的结果。部分学者认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可能是由创伤引起或由某些良性病变演变而来。变有认为可能为血管病变、感染或免疫反应等造成肝组织凝固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包裹所致。

三、超声表现

声像图上病灶大多位于右叶,但也可见于左叶,不均质偏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多呈葫芦或融合的分叶状,边界清楚,内部无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具有相对特异的表现:病变内部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均呈无增强,周边可伴有动、门脉期环状略高增强。

四、鉴别诊断

肝转移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典型病例 患者女,无肝炎病史,查体发现肝内占位。到我院住院治疗。

超声所见:肝脏大小正常,肝内回声稍强、欠均匀,于肝右后叶可见一低至无回声,大小43*22mm,边界欠清楚,CDFI其内未见明确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肝右后叶低回声结节,建议超声造影,超声造影: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1.5ml,右后叶低回声三期未见造影剂灌注,均呈无增强。

动脉期:15s肝内造影剂开始灌注,结节未见造影剂灌注呈无增强。

门脉期及延迟期:30s至120s后肝内造影剂开始廓清,结节呈无增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