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3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015-08-02 | 阅:  转:  |  分享 
  
第3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要点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是:预备定理、三个判定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其中使用

频率最高的是“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和“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所有的判定方法不外乎证明两点:=是角相等,二是边成比例.证明“角相等”,应特别注意:①特殊角(如直角),②特殊关系的角(如公共角、对顶角、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等角的余角、等角的补角).

我们按照图形的结构,把常见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共角共

边型、嵌入型、旋转翻折型.



=、共角共边型

“共角共边型”是指有一个角为公共角或对顶角的两个三角形,只要再证明一个角相等或者证明夹公共角(对顶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就能证明两三角形相似.如图1—3—1所示,基本图形有4种:

















△ABC和△ADE有一个角为公共角或对顶角,又有一组对应角相等或两条夹边对应成比例°

例题精选:

例1如图△ABC中,D、E分别在AC、AB上,且∠ABD=∠ACE,联结DE.

求证:△ADE∽△ABC















△ADE∽△ABC的务件,也就是说,证明第一对三角形相似得到的结果(角相等或边成比例)作为条件马上用于证明第二对三角形相似,这是证明三角形相似常用的方法.



引申(1)若设BD、CE的交点为F,则还可以证明△BEF∽△CDF和△BCF∽△EDF,可得到4对相似三角形.

(2)若条件“∠ABD=∠ACE”变为“BD上AC,CEJ-AB”,即使BD、CE成为

△ABC的高,则共可得到8对相似三角形,请自己验证一下





举=反三

1-1如图1—3—3,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点,过D作DF上AB,交BC于

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DC2=DE·DF.



















点评若证△CDE∽△FDC,则再找=对相等的角是关键;若利用DC2=DB·DA,

则证明△BDE∽△FDA是关键.

1—2如图1—3—4,□ABCD中,点E在BC上,AE交BD于F,已知BE2=EF·AE.求证:DC2=BF·BD.





















点评本题中有两组共角共边的相似三角形.判定△ABE∽△BFE用的是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ABF∽△DBA用的是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此外,△DFA与ABFE可用预备定理判定它们相似,△BDC与ADBA是全等三角形,所以在本题图中实际上包含了两组共计6对相似三角形:△ABE∽ABFE∽△DFA,△ABF∽△DBA∽ABDC.

1—3如图1—3—5,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BC、AB上,且BD=DC,AE=EB,ADK交CE于F.求证:AD·DF=AB2.















点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中相等的角为相似三角形准备了‘‘天然”的条件.本题

整个图形呈旋转对称造就了诸多的边角相等关系和线段成比例关系.

二嵌入型

“嵌入型”是指一个角镶嵌在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内部,这个角的顶点与三角形的顶点重合,或者这个角的顶点在三角形或四边形的=条边上,而这个角的两边分别与三角形或四边形的两条边相交°

例题精讲

例2如图,△ABC中,∠BAC=90°,AB=AC,点D、E在边BC上,∠DAE=45°

写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求证:AB2=BE·DC

















点评本题中,△ADE嵌入△ABC内,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公共顶点(∠A),称之为“正嵌型”,如图1—3—6所示;如果嵌入的三角形顶点在该角的对边上,称之为“反嵌型”,如图1—3—7所示.上题为“正嵌型”、下例为“反嵌型”如图,△ABC中,∠BAC=90°,AB=AC,点D在斜边BC上,、EF分别在AC、AB上,∠EDF=45°,求证:△CED∽△BDF















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斜边BC上,E、F分别在AC、AB上,∠EDF=45°,可以证明△BDF∽ACED.



举=反三

再来看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被“反嵌入”一个角得到的图形.

2—1如图1—3—8,△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在AB、AC上,且∠EDF=∠B,联结EF.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点评如果点D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端点以及中点除外),那∠△BDF∽△CED仍然成立,但是△DEF与△BDF(△kCED)的相似关系不再成立我们在等腰梯形的底边上“反嵌入”一个角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

2-2梯形ABCD中,AD//BC,AD=3,BC=7,AB=DC=4,点P在边BC上,点E在边DC上,

∠APE=60°,联结AE

(1)求证:AB·CE=BP·PC

(2)△APE能否与△ABP相似?若能够,求此时点P的位置:若不能够,请简要说明理由























点评等腰梯形ABCD中,点P、E分别在BC、DC上,已知∠APE=∠B,则必有△ABP∽APCE,只有当点P位于BC中点时,才有△ABP∽△APE∽△PCE.

下面的图形又是大家熟悉的,我们还是来挖掘一下,看看还有什∠没有发现的东西.

2-3.如图,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BC、CD上的两点,AM⊥MN.联结AN.

(1)找出图中一定相似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AMN或△AND能否与△ABM相似?如果能,求此时点M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点评本题的“分类讨论”有两个层次,第一,按照“一定相似”和“不一定相似”来划分并对一定相似的加以证明;第二,按照“不一定相似”和“一定不相似”来划分,对“不一定相似,的要求找到相似成立的条件,而对“一定不相似”也要说明理由(即给以证明).显然,第二层次分类的要求高于第一层次分类.

三、旋转翻折型

“旋转翻折型”可以看作先使其中一个三角形经过放大或缩小,再与另一个三角形呈旋转对称或轴对称的位置关系.



例题精解

例3如图1—3—12,若∠1=∠2=∠3,写出图中所有相似的三角形,并简要说明理由.



















点评这4对相似三角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

②③这两对相似三角形,每对三角形都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绕点A旋转后再

作放缩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①④这两对相似三角形,每对三角形都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条直线翻折后再作放缩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这是用运动的观点来解读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得出的结论.



如图1—3—13,△ABC中,D是BC的中点,且AD=AC,DE上BC,交AB于AE,CE交AD于点F.求证:



















3—2如图1—3—14,CD为Rt△ABC斜边AB上的高,G为DC延长线上=点,AF上BG,垂足为F,AF交CD于E.求证:CD2=DE·DG.





















点评图中△GDB可以看作是将△ADE绕点D按顺时针旋转90°并放大得到.网理,图中△ADC与△CDB也存在“旋转并放大”的关系.

3—3如图1—3—15,△ABC中,点D在BC上,∠ADE=∠B,∠BAD=∠CAE.

(1)求证:AD·AC=AB·AE;

(2)当△BAC=90°时.求证:EC⊥BC



















内容提炼

1.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行类比:







注:三角形相似中的“SSS”表示三边对应成比例,“HL”表示斜边与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可以看出,判定“相似”比判定“全等”要求要低=些:例如“两个角对应相等”无法判定全等,但可以判定相似;再例如,“两组边对应成比例”的要求也比“两条边对应相等”的要求低,因为“两条边对应相等”是“两边对应成比例”中当比例系数为1时的特殊情况.实际上,“相似”的含义只是“像”,而“全等”的含义则是“=模=样”,“全等”的要求当然要高=些.

2.正因为判定相似比判定全等的要求低,所以相似形的图形变化更多,解题方法也更灵活.判定三角形相似首先要观察图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例如,两个三角形有没有公共角、是否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或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等等;其次,要把已知的乘积式化为比例式,考查所涉及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否相似,有时还需要经过中间比转化.

3.组成相似三角形的图形往往相互交错,互相渗透,图形中常包含证明相似三角形的“隐含条件”.以本节课所列举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三种情况为例,隐含条件分别为:在共边共角型中,提供了公共角(或对顶角)相等;反嵌入型中的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等的两个内角和;旋转型中的旋转角相等.







习题精练

1.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的是()

(A)有一个角都等于30°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B)有一个角都等于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两直角边之比为1: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两条边之比为1:2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平分∠ABC,∠ACE=∠ABD,与ABEF一定相似的三角形为()

(A)△BFC;(B)△BDC;(C)△BDA;(D)△CEA°

3.如图,梯形ABCD中,DC∥AB,AD=BC,点P在DC上,点Q在BP上∠APB=∠D,∠PAQ=∠PBA,则图中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A)3对;(B)4对;(C)5对;(D)6对.















4.在△ABC中,AB=AC,∠A=40°,若△DEF与△ABC相似,则∠D的度数为

5.已知△ABC与△A7B7C7相似,∠A=∠A’=90°,AB=3,AC=4,A’B’=6,则B’C’=.

6.如图,若∠B=∠C,AE=EC=3,AD=2,则DB=.



7.如图,梯形ABCD中,AD∥BC,BD平分∠ABC,∠A=∠BDC,若AB=4,BC=8,则CD=.

8.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若AB=8,BC=4,AC=6,AD=9,则CD=















9.如图,△ABC中,D在AC上,若∠ABD=∠C,AD=9,DC=7,则BD:BC=

10.如图,□ABCD中,AC交BD予O.已知BC2=BD2,求证:AB2=AC2.















11.如图,△ABC中,AB=AC,射线BF交高AD于G,交AC于E,作CF∥AB交BF于F.求证:BG2=GE·GF.















12.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延长线上,点E在AC上,联结AD,联结BE并延长,交AD于F,联结FC,已知∠EBC=∠D.

(1)求证:AD·BC=BD·BE.

(2)点E在AC上什∠位置时,能使FC⊥BD?证明你的结论.























互动探究

(1)如图①,D、E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CB和边BC的延长线上.

①已知BC2=DB·CE,求∠DAE的度数.

②以第①题所得的结论为条件,请证明BC2=DB·CE.

(2)如图②,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斜边CB和BC的延长线上,当BC2=

2DB·CE时,求∠DAE的度数.

(3)如图③,△ABC中,AB=AC,∠BAC=a,D、E分别在底边CB和BC的延长线上,

当AB2=DB·CE时,求∠DAE的度数.



































2015/7/15



第1页共8页25-33







献花(0)
+1
(本文系guqy20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