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女胡笳
东汉末年,董卓劫持汉献帝,天下大乱。匈奴乘机入侵,百姓们纷纷逃难。逃难的人群中有个女子名叫蔡文姬,她在路上吃尽千辛万苦,仍被匈奴兵抓住。
蔡文姬的父亲名叫蔡邕,博学多才,有许多著作。匈奴的左贤王冒顿早就仰慕蔡邕的文名,听说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立即表示愿意保护她,要带她去匈奴。蔡文姬当时走投无路,又无法抗拒左贤王,只得答应,做了左贤王妃。
转眼之间,文姬在匈奴过了十二年。
这十二年中,蔡文姬思念家乡,时常登上山顶,眺望东方,遥想中原。她按照匈奴民歌的节拍写了《胡笳诗》,寄托思乡之情,这就是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在这十二年中,中原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人民也渐渐安定下来,初步出现了一些兴旺的景象。
曹操当时也十分推崇蔡邕的学问,听说他的女儿流落到匈奴,十分同情,决定派陈留屯田都尉董祀携带重金去赎回蔡文姬。
董祀是蔡邕的学生,也是文姬的表弟。他到匈奴后,申明来意,匈奴单于和右贤王对曹操心存故忌,又见有巨额赎金,当即答应。
左贤王却舍不得文姬归汉,经董祀劝说,又说明了匈奴和汉朝和好的重要性,左贤王才答应让文姬回去。
蔡文姬归汉之后,继承父亲蔡邕的遗业,参预了《续汉书》的编撰。她的《胡笳十八拍》也在中原传唱开来。
后来,“蔡女胡茄”这一典故,用来表现女子思乡哀怨之情,或用来形容弹奏的乐曲。(徐畅)
《后汉书·列女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