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岁老木匠的“雷锋生活”:数十年义务帮村民治病修路架桥

 glhly 2015-08-03

百岁老木匠的“雷锋生活”:数十年义务帮村民治病修路架桥

 



谢崇芝还能拄着拐杖到处走。

每天谢崇芝都要喝二两酒。

谢崇芝和儿子在一起。
 

  ◆姓名:谢崇芝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14年3月29日

  ◆身高:1.67米

  ◆体重:75斤

  ◆血压:高压135,低压80

  ◆心率:80次/分钟

  ◆既往病史:无(老人自述)

  ◆长寿之道:勤劳,一辈子行善,没烦恼,生活规律,爱吃猪肉。

  在全州县龙水镇同安村委白石脚村生活着一名比较另类的百岁老人:都说抽烟喝酒有害健康,他却数十年来烟酒从未间断过;都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可他却做到了,利用自己的各项“专长”,数十年来义务帮村民治病修路架桥……老人叫谢崇芝,今年101岁,是村上有名的老木匠,除耳朵有点背外,身体其他方面都非常健康。

  心态平和不与人吵嘴的百岁老人

  白石脚村距离全州县城约40分钟车程。白石脚村整个村子位于一座石山的脚下,数百人的村庄当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7人,9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3人,100岁以上的老人就仅有谢崇芝。村干部告诉记者,谢崇芝在村上可算得上是一位“名人”,除耳朵有点背外,身体其他方面都非常健康,经常一个人拄着拐杖在村子里走动。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谢崇芝老人的家门口。老人所住房子是坐北朝南,北面紧靠着石山,南面是一棵老樟树,很多老人、小孩在树下乘凉。走进谢崇芝老人的家里,整栋房子是砖木结构,房子的左右两边是房间,房中间是客厅,客厅的前方还有一个天井。

  见记者进来,谢崇芝老人和他73岁的三儿子谢裕琼、70岁的四儿子谢裕成迎了上来。“你们快坐,累着你们了,从那么远来看我。”谢崇芝很热情地招呼着。谢崇芝个子瘦高,脸色红润,精神饱满,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和善、平和。

  采访当天,天气虽有点热,但老人还是穿着外衣,戴着帽子。“我耳朵不行了,很难听到你们讲话,不好意思啊。不过,我可以叫儿子在耳边帮‘喊话’,这样我就可以听到了。”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

  但是其实只要对方声音稍大一点,他还是能听见。谢崇芝思维正常,记忆力好,能记起不少往事。“我父亲现在一个人住在这栋房子内,一日三餐都是我们送过来,他每天除了在村子里走走,家里的家务都是子女帮着做。”谢裕琼说。

  谢崇芝的卧室位于房子的东边,里面放着一张床,是朝南方放置的,挂着蚊帐,床上垫有席子、被子,且还盖一厚被子。床上面堆着一些衣物,都叠得整整齐齐。“父亲一生最爱干净,家里家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且上面没有一点灰尘。”谢裕琼说。

  老人一生性格开朗,心态平和,从不与人吵嘴,也很少发脾气。谢裕成说,从他记事起,父亲就从来没有骂过人,也很少发脾气,父亲和母亲也从不吵架。

  村里老房子一大半是他的“作品”

  谢裕成说,父亲在村子里很出名,首先是因为他在村子里最年长,二是因为在村子里以前大部分人家的房子都是他帮修建的。

  谢崇芝老人的身份证上显示,生于1914年3月29日。“我现在还记得,我家里在村上,不算富裕,也不算穷。我共有7兄妹,家里父母和家人都很照顾我,6岁时,我开始读书,可读了几年后,由于自己贪玩,我就不读了。家里没有办法,10多岁父亲就把我送到镇上一个湖南木工师傅处学习木工。”谢崇芝说,父母都没有想到他对木工活很感兴趣,跟了师傅后,他再也不贪玩,且学习很认真。

  “跟湖南师傅学木工活四五年后,由于师傅要回老家,父亲又舍不得我离开,我就没有跟师傅到老家去了。”谢崇芝说,“当年虽说自己能做一些木工活,可想帮人修建房子还是不行,手艺不够精。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村又来了一个湖南木工师傅,他姓杨,我父亲带着我去找他,表示想跟他学手艺。对方开始根本不答应,后来我们找他的次数多了,杨师傅才答应。”

  谢崇芝再次拜师学艺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杨师傅虽然有40多岁了,却在老家没有亲人,独自一个人在外闯荡。于是,在没有接到木工活时,谢崇芝就不让师傅住在镇上的旅社里,请他到自己家里来住。这一住就是20多年,直到杨师傅60多岁过世。

  “杨师傅对我一生影响很大,他不但教会我手艺,还教会我如何做人。”谢崇芝说,他这一生没有读过什么书,很多东西,除了父母之外,大部分是两位师傅教的,特别是杨师傅,让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成为修建房子的木工师傅。

  “以前老房子的修建,主要是由两名师傅负责,第一就是砌墙师傅,第二就是木工师傅。”谢裕成说,父亲当年的确很了不起,在村里和各邻村修了好多的房子,也做了不少家具。“以前,在我们村这一带,人人都知道我父亲‘谢师傅’的木工活做得好”。

  村里老房子一大半是他的“作品”。谢崇芝说,学木工的确让他吃了不少苦,可也带给他很多欢乐。他以前做木工活是为了挣工分,后来生产队取消了,他就抽空做些家具等拿到集市上去卖,一次还能挣不少钱。“等跑不动了,就不赶集市了,就在家里做点活”。

  谢崇芝共有8个子女(5男3女),现如今均年过六旬。“做木工活时,父亲帮过很多人,有些村民修建房子,没有钱,他就帮免费做。”谢裕成说,年龄大了后,父亲经常在村里串门,只要发现有人缺凳子、桌子等家具,或什么家具坏了,他就会上门服务,从来没有收过钱。“现如今,村里人有人家具坏了,他还帮着指点,将家具修好。”

  数十年义务帮村民治病修路架桥

  老人这一生始终贯穿了一个“善”字,所以儿女们提起父亲时,除了记得他的善良仍然还是善良。

  谢崇芝老人心态特别好,从不对人发脾气,遇事也很少生气,平时利用自己的“专长”帮助别人,他一闲下来就为村民们做好事,除了帮村民们免费修凳子等家具外,他还懂拣一些草药,主治皮肤病和骨折。

  “拣草药,是跟着杨师傅学手艺时他教我的。”谢崇芝说,在村里,他治病从来不收钱,数十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谢崇芝的儿媳妇苏才秀说,以前,她家一个远房亲戚手上得了皮肤病,跑了很多地方一直治不好,后来父亲上山采了一些药回来,一边煎着吃一边外用,几个月就好了。

  在村里,一些小孩子不小心将手脚弄骨折了,到谢崇芝家里来医治,大部分能治好。村民谢大爷说,他有一个儿子,小时候上树不小心从数米高的树上摔下来,把右手给摔断了。谢崇芝师傅给他上了几个月药就好了。

  “不管在木工方面,还是在治病方面,父亲帮过的人有很多,数十年来,根本记不清了。”谢裕琼说,如今,父亲以前帮助过的人,经常会来看他,过年过节,有些人还记得父亲,特地送些猪肉和米过来。

  另外,谢崇芝与人相处,从不说是非,主动处理好邻里关系,营造良好睦邻气氛,哪家邻居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村里的人都说他是个热心肠的人,是村里的“活雷锋”。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他也总是积极予以帮助。以前,村上有一段通公路的砂石路,每当遇到下雨,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谢崇芝就自己用铁铲把路填平。村上的人说:“有谢师傅在,我们这段小路永远是平坦的。”

  “一些农田内的水沟,经常有小孩子过往,父亲担心小孩不小心摔进沟里,他就会自己在家里制作一些水泥块铺在水沟上。”谢裕琼说,村里人有的锄头坏了,或水桶、凳子等木制品坏了,都送到他家中,父亲都会帮他们一一修好。

  村里人经常说,好人有好报,谢崇芝师傅之所以长寿,可能与他做了很多好事有关。

  喜欢吃猪肉每天烟酒从未间断

  谢崇芝老人就是这样乐于助人,心宽体健,一辈子没和别人争过长短,赢得了邻里的尊敬与热爱。

  在谢崇芝的家族中,追溯到他父亲辈,唯一活到百年的只有他。谢崇芝说,他记得,父母都是六七十岁过世的,兄妹中有些活到了80多岁。

  在老人的记忆中,他一辈子没得过什么病,平时有点感冒发烧,他就自己上山采草药吃,休息几天病也就好了。在生活方面,谢崇芝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家里的东西要整齐,更不能有灰尘。另外,数十年来,他抽烟喝酒从未间断。

  “我从20多岁就开始抽烟喝酒,年轻时,烟是天天抽,酒的话,是帮别人家做工时才会喝。”谢崇芝说,50多岁以后,每天抽烟喝酒从未间断。“我知道抽烟喝酒对身体没有好处,但这已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子女们叫我改,但我一直都改不了”。

  “现在父亲一天还是两餐酒,一餐二两,酒度一般在20度左右。”谢裕琼说,父亲虽然抽烟喝酒,但饮食上特别有规律,一天三顿饭,缺一顿都不行。

  谢崇芝不挑食,瓜果蔬菜啥都吃。可是,他最爱吃的还是猪肉,而且是肥肉。谢裕琼说,父亲年轻的时候,一顿能吃半斤肉。那时候,不忌口,肥瘦都爱吃。上了年纪后,牙没有以前好了,瘦肉总塞牙,不爱吃了,可这肥肉始终没断过。每天上桌,饭菜不挑,给啥吃啥。可是要不给肉,老爷子就该急眼了。可以说,他是无肉不欢。

  在起居方面,谢崇芝的作息十分规律,每天早上七八点起床,晚上八九点睡觉,很少有晚起或午睡的习惯,白天在村子里散散步。饮水方面,谢崇芝长年都喝着从大山深处引起来的泉水(记者测量PH值为7)。

  说到自己的长寿秘诀,谢崇芝笑呵呵地回答,可能是自己遇事很少生气,也可能是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

  百岁老人谢崇芝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以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思想胸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为邻里做出了榜样,为晚辈做出了表率,成为大家敬重的楷模和值得效仿的长者。

  桂林晚报首席记者梁剑/文 通讯员王兹创/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