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炁隐藏在后天之炁中。先天之炁属阳,后天之炁属阴;先天之炁属天,后天之炁属地。先天之炁轻清而上升,后天之炁重浊而下降,因而后天之炁有着许多先天之炁所没有的形质渣滓。后天之炁也就是“血气之气”,从五谷之气中吸收转化而来。这种五谷之气在《黄帝内经》中多有提及。《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谷之气要通过人体作用才能产生功效,催化五谷之气产生作用的是体内本有的先天之炁,他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引导的。使五谷之气化为人之所用,在转化过程中有一种催动力,催动力就是“炁”本有的能力。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省言箴》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先天之炁是神的宗祖,也是精的父母,统而论之是精神的根蒂。所以说养身之道,应当以养气为根本。 炁脉理论认为,阳气在人体消耗后并无排出体外,是因为“毒染”无法再利用,需要丹田或者特殊方法才能清除“毒染”加以再利用;而阴炁用后所化之体毒,必须全部排出。人出生以后,随着机体的生长,先天之炁就会慢慢稀薄导致不足,必须靠后天之炁的摄入才能维持生活,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体毒的积累。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少“先天之炁”的消耗和过度使用,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自己的身体,最好的方法就是“吝啬”,即爱惜自己身中的先天之炁,节制超出自然需求的欲望,尽量减少先天之炁的不必要消耗;二是炼阴化阳,正如道家修炼歌诀中说:“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阳炁渐消、阴炁渐长是世间生命生老病死的趋势,是一般人无法避免的,即“顺为凡”。逆而行之,停止阳消阴长的趋势,运用阳炁转化阴炁以排除体毒,使生命进入一个阴消阳长的逆行趋势,就能长寿延年,即“逆为仙”。道家对长生不老的探索和追求,就是在扭转阴阳消长的趋势上大做文章,形成了蔚为大观的道家生命之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