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初期的篆书

 飞云阁0811 2015-08-05
小篆,在西汉依然是通行文字之一,多用于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仪典,如天子策命诸侯王、诏书、枢铭、金石刻辞、官铸铜器上的铭文、碑额、印章、宫殿砖瓦等等。这种习惯,在以后也一直保持了下去。但随着隶书的极大普及并逐渐成为汉代朝野通行的主要书体,汉代的篆书受到同期隶书的冲击,纯正的小篆作品已非常少见,隶变、讹变的篆法替代了严肃的六书原则,后世将这种渗人许多隶变形构的篆书称为汉篆。从现今可靠的汉代篆书资料来看,满城西汉早期墓葬出土的铜器铭文(墓主为中山国王刘胜)、陕西茂陵出土的武帝时期铜器铭文,其中有建元五年(前144)的作品,这些铭文已经是具有隶书形构的篆书了。东汉时,在今古文之争中,站在古文经学一派的许慎,从文字学的角度,对篆书作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在古文字研究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然而许慎对篆书的整理,再也未能改变文字发展的进程,如其自己所指出的那样,这规律是“以趣约易”。诚如此,他对古文字的整理研究,也对篆书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章帝时代的书法家曹喜,他以悬针法入篆,对东汉后期的篆书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