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若能点燃闪电 每每谈及当前的教育,我们都是一声叹息,摇头不已,觉得自己陷入到无物之阵,既不甘沉沦,又挣脱不了。 很多人都经历了教育的四个阶段:第一是痛;第二是苦;第三是痛苦;第四是不知道痛苦。一旦不知道痛苦了,很快就会麻木的快乐,接下去很可能就会从奴隶的生活中寻找出美来,再勤勤恳恳地去制造他人的痛苦。以至于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愚民精神,上升到“一怕不苦,二怕不死”的牺牲精神。这是最恐怖的事,但也是最常见的事。 很多人因此责怪我们的教育体制,却忘记了我们也是体制的一部分,比体制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或多或少,教育的不少乱象,也有不少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有非分的需要--欲望。有欲望,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恐惧;有恐惧,就会有攻击和暴力;有攻击和暴力,就会对他人的伤痛麻木不仁,就会视他人为可以买卖,可以利用,可以肆意践踏的工具。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一旦产生了,就会直接间接地为周围带来阴暗、短视、冷漠的氛围,就会恶化我们的教育生态。什么班级课间操表扬多一次,元旦板报评比多两分,流动红旗多三面,单元小测验优秀率多四个百分点等等……相对于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这些外在的东西,究竟能值几何呢?所以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为这个不如意的教育生态负一定责任。 作为教育者,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自己的小环境做起,以我为旗,从我做起,践行一种真的教育? 为什么会选择教师呢?有时候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当初的选择,在岁月的流逝中,我们有没有丢失最初的梦想? 谁都知道,选择了在黑板前的站立,就选择了一种永恒的姿势,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宗教的狂热,一种默默无闻光明磊落的情怀。 教育不是饭碗,不是差事,甚至也不是职业,而应该是也必须是一项伟大事业。她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极度支撑。舍此,我们何以设想出:很多年前,那个苍颜白发的老人,奔走在六国之间,累累若丧家之犬,却能安天乐命,以天下为己任? 教育需要乌托邦,需要田园牧歌式的价值追求,更需要一种痴迷,一种疯狂,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精神。如此,方能抗争疏远自然、脱离生活和缺乏诗意的种种弊端,才能引领儿童回归田园,融入生活,发现并且唤醒孩子的野性思维和原始的生命激情。教育注定要在舒展中找到自我成长的场,热血注定要燃烧,生命必须在场,涓涓细流也必将汇成大河,最终黄河入海流。 但是,当前的教育,却过分强调教师之间的竞争,校园里有的是灭绝师太和岳不群。大家都在恶狠狠地教书。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活得很琐碎,很实在,很功利,一点也不光辉。 那么,教师真的无为了吗?并且沦落为低俗社会的推波助澜者?随其流而扬其波,餔其糟而啜其醨? 很偶然的读到这个故事,我的心一下子就被照亮了。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当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都在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我们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去擦星星吧。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擦亮星星,也擦亮我们自己。向玛丽老师学习吧,不再抱怨,从有限的自我做起,树立教师的职业尊严,相信我们能够改变世界。 尼采说,谁若能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文章转自:公众号“王开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