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伏天如何防暑降温?且听专家支招!
2015-08-06 | 阅:  转:  |  分享 
  
伏天如何防暑降温?且听专家支招!



本报记者檀亚楠

出诊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王学义、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刘二军。



随着伏天的到来,气温直线上升,一年中最热的时段由此拉开序幕。“酷暑,酷暑,上蒸下煮”。三伏天里,持续的高温,潮湿、闷热的天气让身体难以忍受,胃口不好、胸闷气短、多汗烦热……对此,我们需要内外兼修,为自己备好一套涉及饮食、出行、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抗暑消暑“全攻略”。



饮食:饮多吃水果、粗细搭配,忌暴饮暴食



“入伏了,现在每天动不动就会出汗,体内流失这么多水分,还不想喝水,不愿吃饭,总这样下去怎么能行?”最近记者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出汗、急躁的情绪,以前平静温和的人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淡定了。

????对此,河北医大一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刘二军表示,三伏天里,气温过高会给人带来许多不适,加之热盛耗气,气虚血热可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出汗增多,体内水分丢失,但不想喝水的人,建议多吃水果,因为水果不仅能够补充水分,还是消暑和补充身体养分的首选。”刘二军说。????另外,食欲不振也是不少人在伏天遇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段时间里,人们该如何打理好餐桌上的美食,做到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呢?刘二军表示,饮食方面应顺应时节,根据自身体质,主食粗细搭配,粮豆结合,薯瓜相随,菜肉菌共上,清淡烹调。规律一日三餐,时刻给胃留“空间”,不暴饮暴食,不吃夜宵,以免增加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负担,诱发疾病的发生。



出行:高温疲劳,道路行车当警惕

????

夏季常常会感到困倦、状态不佳,驾车时也容易疲劳。针对这种情况,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王学义表示,夏季驾车首先要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警惕,尽量避开夜间或者中午时间行车,要准备好藿香正气、风油精等提神醒脑、防暑降温用品,并注意心理调节。

????另外,人们应根据高温天气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进行户外工作或者运动。温度较高或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应该多休息,避免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或在闷热的环境下工作、学习。同时注意野外作业时最好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多喝凉开水、绿豆汤等。

????同时人们还应注意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着透气的棉、麻类衣服。



心理:“情绪中暑”?做好身心调节

????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情绪中暑”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人们周围。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王学义表示,所谓“情绪中暑”,是指盛夏酷暑时,人们在夜间的睡眠缩短,食欲差,加上出汗多,体内钙、镁、铁等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影响大脑神经系统活动,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数据显示,正常人中约16%的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

“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情绪易于波动、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年轻人群;心里有许多烦恼事又不善于沟通和表达的内向人群,易出现‘情绪中暑’。”王学义告诉记者,防治情绪中暑需从身心两个方面共同入手。

????首先尽量不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避免或减少出汗过多。注意随时补充盐和水,工作休息间隙饮食搭配合理,既要补充足够的动物蛋白质,也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保证工作和炎热环境下多消耗的能量都得到补充。另一方面,心理调节也不可忽视。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在自然、纯美的音乐背景下,重新梳理心事,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仙境”。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切忌暴跳如雷,最好是冷静下来,暂时回避,正如俗话讲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数字报>第2015年07月17期>伏天如何防暑降温?且听专家支招!











(姜太公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2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