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再启顶层设计服务所有学习者

 高歌1 2015-08-07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

  教育信息化是上海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对上海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上海教育围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再启顶层设计,开展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构建支撑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刻变革的信息化环境。

  构建终身学习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打通现有各级各类教育系统的分割状态,搭建高速可用、安全可靠、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制定数据和资源结构标准,逐步实现基础数据和资源的统一和共享,构筑“可持续、可交换、可共享”的信息化环境。

  一是基础设施的融合。上海以教科网和“校校通”网络为基础,已经建成了主干宽带到100G的教育城域网,覆盖了全市所有高校和区县。今后上海将逐步实现全市所有教育单位的高速互联,为网络教研、课程直播、资源共享等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环境。

  二是学习平台的融合。多方投入和参与,搭建共建共享的开放式平台(“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融合各类教育学习平台。通过个人学习账号有机衔接所有学段的分散信息,积累个人的终身学习过程数据,实现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建立每个人终身教育服务渠道,利用实时感知、智能导航等信息化手段,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为所有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

  深入教育教学领域

  深入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应用为导向促进教育信息化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通过创新应用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

  一是完成中小学教材数字化。并逐步推出多媒体版电子教材和互动版电子教材,构建适应数字化教材的配套机制。丰富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低结构微视频资源库和名师授课的示范课程资源库。

  二是营造课堂教与学的数字化环境。支撑教师在线备课共享、布置和批阅作业、在线答疑等教学活动,支撑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完成作业与讨论协作等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和学习分析试验,实现全过程的综合评价。

  三是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探索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鼓励开展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教师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创新资源供给模式

  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手段,通过积极的引导和监管,搭建资源共建共享的开放式平台,形成多方投入和参与的资源供给模式。

  一是搭建教育资源开放平台。以上海学习网为主要阵地,依托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已初步形成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跨平台、多渠道数字化教育资源汇聚,构建优质资源汇聚中心。

  二是建立资源标准。通过加快资源上线标准的制定与统一,建立相应的准入认证体系,以规范资源建设,提升资源共建共享效率,促进资源建设的流程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引导资源均衡发展。

  三是建立资源汇聚机制。以市场主导、多元共建和开放平等的原则,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资源汇聚机制,充分调动资源提供者参与汇聚、共享的积极性,从一定层面打破无人先动、无人参与的僵局,推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辐射,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泛在学习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