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厘岛(印尼语:Bali),作为行政区时被称为巴厘省,是印度尼西亚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岛距离印尼首都雅加达约1,000公里,与爪哇岛之间仅有3.2公里宽海峡相隔,面积约5,630平方公里,人口约315万,其省会设于岛上南部的丹帕沙。
目录[隐藏]
地理[编辑]地形[编辑]全岛大部分为山地,地势东高西低,有四座以上的锥形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为岛上最高点;也有仍在活动期的巴都尔活火山。 气候[编辑]该岛地处热带,属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干湿季相当分明,雨季(10月至隔年3月)时吹西北季风,干季(4月至9月)时则吹东南季风。(这样的季风型态使得海上交通变得困难,是巴厘岛与外界联络不易的一个原因,因此才有独立的历史发展。)干季期间,东部和北部经常降水不足,此外雨季时可能一整天都无降雨,也可能有两至三小时的飑,有时降雨过盛会造成道路30公分以上的积水。 巴厘岛一整年的气温大多没有变化,最低平均气温约24度,最高平均气温约31度,平均湿度约为78%[2]。天气大多炎热潮湿,体感温度偏高[3]。 交通[编辑]岛外连结交通[编辑]巴厘岛与岛外主要的交通接口为伍拉·赖国际机场(又称巴厘国际机场),位在巴厘岛南部,主要连结雅加达、东京、新加坡、雪梨和墨尔本等各地大城市。除了国际航线外,国内航线也通往印尼其它的岛屿。 岛内交通[编辑]巴厘岛内没有铁路设施,所以大部分的交通方式为汽车,岛内有沿岸的环岛公路以及通往内陆的南北向公路。村落与村落间连接的道路相当多,因此汽车的通行相对方便。中产阶级以下的人民主要的交通方式为摩托车和合乘计程车,此外一些地区也有使用马车代步。 由于观光客众多,岛内有许多接驳车。另外,南部主要的观光地,如丹帕沙(Denpasar)、库塔(Kuta)和沙努(Sanur),都有计程车的行驶,价格相当的低廉。 生活、文化、语言[编辑]虽然处于印尼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回教国家当中,巴厘岛的居民大部分信奉印度教。该地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因种类多样而闻名。巴厘人的古典舞蹈是印尼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他方面,岛上的雕刻、编织艺术也十分有特色。巴厘岛的别称也和它的文化一样多样:具有“神明之岛”、“恶魔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的别称。 语言[编辑]巴厘岛有多种本土巴厘语言,多数的巴厘人都可说现代巴厘语,其次印尼语是巴厘岛最常使用的语言。巴厘岛最为多数的印尼人几乎都可说两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巴厘岛由于旅游业繁盛,英语是当地常用的第三语言,也是巴厘人主要的外国语。 经济与观光[编辑]主要观光地与观光产业[编辑]南部的海滩与度假区[编辑]巴厘岛的观光业从1969年伍拉·赖国际机场启用后开始大规模的发展,沙努和库塔成为观光胜地;1980年代,高级度假村开始往努沙杜瓦开发;1990年代,开发的风潮开始向库塔的南北向拓展,范围从水明漾(Seminyak)、雷吉安(Legian)、金巴兰(Jimbaran)到沿岸区,形成广大的观光地带。水明漾的北部就是著名景点海神庙的所在。沙努和库塔在爆炸案发生之后,当局对于治安采取积极的措施,移除了一些街边的摊贩。 巴厘岛南部的海岸海浪品质佳,许多世界各国的冲浪好手相继造访,成为了冲浪的胜地。最近许多靠冲浪产业为生的人增加,包括冲浪商店和冲浪教练等,甚至是靠冲浪商赞助的专业级冲浪手也增加了。 自2012年起,岛上最近也流行搞怪快闪。既使终年均温皆高于24度,但仍有快闪族著大外套、口罩、太阳眼镜,在闹区市集进行快闪活动。引起许多观光客争相模仿,俨然蕴为另一种巴里岛时尚风潮。
历史[编辑]罪案[编辑]参考文献[编辑]外部链接[编辑]
|
|
来自: love123236 > 《巴厘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