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仰人杰

 丰城往事 2015-08-11

景仰人杰

来源:宜春旅游政务网

 

稍微读过几句唐诗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王勃在《腾王阁序》中泼墨写下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之千古名句。此典人与物均出自丰城。“龙光射牛斗之墟”指的是丰城剑气,古丰城县令雷焕在县治(今荣塘)监狱掘得“龙泉”、“太阿”宝剑,致使丰城如今仍有“剑邑”之别称。“徐孺下陈蕃之榻”讲的则是“人杰”代表徐孺子的故事。

徐孺子名叫徐稚,孺子是其字,生于公元九七年,卒于公元一六八年,享年七十一岁,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人(其时属豫章南昌)。隐溪村及村前的隐溪河皆因徐孺子在此隐居而得名。

为寻踪这位江西的“人杰”代表,以示对其景仰之情,我于季春的一天,进行了一次向往已久的孺子故里行。

隐溪位于丰城东北大约三十公里处。一路上,关于人们对徐孺子的纪念之物不少:丰城新城区有孺子学校,孺子路;进入白土地界,有一个横跨公路的钢架牌,上书“孺子故里欢迎您”;隐溪村口,有一个新建的红瓦红柱门楼,门楼飞檐翘角四披顶,双龙对戏,四方柱上刻着一副宋体长联:隐士寄庐高风千古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溪流绕户秀水双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再往东行十来里,就是孺子读书和讲学的株山(原名槠山),那里有我心仪已久的孺子台。

株山是突兀于丰城平原东北边缘的一座高山,走过辽阔的一马平川的丰城平原,面前突然移来一座高山,那就是株山。时而如伞如盖的阔叶林罩满山坡,时而如塔如剑的针叶林插满山谷,鸟语声声,花香阵阵,使人心境格外愉悦。约摸一个来小时,车子到了株山林场。然后,安步当车,直奔孺子台。

孺子台座落在株山西麓,是一块平整而硕大的磐石,可坐一百来人,是徐孺子隐居株山时吟诗念书和传道讲学之地。磐石上有一小池,相传宋代学者胡国安上山讲学时曾于此洗砚,故名洗墨池。斗转星移,沧桑巨变,洗墨池早已干涸,呈一小坑。

我站在孺子台上,环视着四周如火似焰的杜鹃,遥望着西边不算太远处那民居点点的隐溪村,眼前似乎出现一位相貌堂堂、衣着朴素的青年男子,在萧瑟秋风里,手握书卷,衣衫飘飘,凝神北望;那冷峻的目光看着摇摇欲坠的东汉大厦,嘴中发出“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的喃喃叹息。俄而,他双手反背,神色凝重,将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名言念得掷地有声。

离开孺子台,来到隐溪村。

隐溪村东望株山,北靠青莲山,西贴倒背嶆,南边一片开阔田野。倒背嶆形如馒头,虽然不高,但阔叶林遮天蔽日,能有效地挡住西来的寒风,又能热情地挽住东来的紫气,乃村子屏障。村前一条湍急的溪流,名曰隐溪,源头来自株山鲶鱼嶆。溪水清澈碧绿,犹如一条玉腰带,绕村一圈,穿过两座古桥,正如徐孺子家祠门口那副对联下联所云:“溪流绕户秀水双桥”。

徐孺子家祠雄踞村子前排正中,坐北朝南,一披三间两进,青砖灰瓦硬山顶。属明代建筑。门庭呈八字形,八级石阶通向大门,门口的红色石鼓(又名门当)由于岁月的侵蚀,已经略显斑驳。门厅上方高悬一块“一榻千古”匾牌,门厅与明堂之间一个四方天井,东植一棵柏树,西种一棵桂树,树干碗口粗。村委会徐书记告诉我,原来天井中的柏树和桂树要两人合抱才能抱过,一九九九年,一场摇山撼岭的龙卷风,不仅将村中学校摧为废墟,而且将祠堂中的两棵大树连根拔起,这两棵树是后来栽的。祠堂中梁柱均为粗大的楠木,作为民间建筑,如此用材,实属罕见。堂中正栋刻有烫金对联:“隐逸之士堪羡哉惟我祖甘贫穷却征聘不侍王侯千载高风从古仰,轻财之人足述矣独先公捐粟米赈饥荒表厥宅里一生大义至今存。”上联赞美了徐孺子辞诏不仕、安贫乐道的清正品德,下联则称颂了另一位徐氏先人舍财赈灾的义举。此副对联是建祠堂时所撰,“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前几年重新刻写时,是村中一位耄耋老人临终前才回忆出来的,口述完对联,老人才毫无遗憾地闭上了眼睛。

祠堂后进正中,挂有徐孺子和徐滔公画像,每年新春的大年初一,村人均来此拜谒。

村人听说我们是慕名而来拜谒徐孺子的,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我们讲述起关于徐孺子的传说。

徐孺子小时候就聪颖过人。月朗星稀的晚上,人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唱起《月亮谣》,:“初一初二瞎洞洞,初三初四一条缝;初五初六眯眯笑,初七初八两头翘,……”徐孺子听后不忘,熟记于心,常常教给同龄人或大一点的孩子唱。他在株山龙泽坑智度寺念书,师从学者唐檀。九岁时,一个月洒清辉的晚上,唐檀指着明月中的阴影问徐孺子:“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孺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他巧妙地将月亮与眼睛相比喻,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十一岁那年的冬至,老师以“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为上联,要徐孺子对下联。孺子才思敏捷,随即对曰:“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而明。”唐檀赞曰:“此子必成大器。”

徐孺子青年时代饱读诗书,并先后求教于南阳大儒樊英和江夏学者黄琼,逐渐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东汉建和元年(公元一四七年),陈蕃出任豫章太守,欲求徐孺子为僚,遭婉言谢绝。陈多次恭请,徐孺子只得略唔一二。为示礼贤下士,陈蕃于郡特备一榻,供徐孺子专用:徐孺子来了,榻便放下;徐孺子走了,榻则悬挂起来。此乃“徐孺下陈蕃之榻”典故由来,成为千古佳话。

东汉延熹二年(公元一五九年),升任太尉的陈蕃向桓帝刘志推荐徐孺子,拟任“三事大夫”;桓帝准奏,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安车乃华丽坐车,玄纁乃贵重之帛,此为天子礼聘贤士之最高规格,令世人羡叹不已。但徐稚“不出仕,不为官,不入浊流,不离故土,不舍百姓”的初衷不改,拒不应聘。

徐孺子仙逝后,其儿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深受世人敬仰。当时天下大乱,盗贼横行,黄巾起义,但无论盗贼或义军,路过徐孺子故里,都“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豫章百姓见此情景,多在自家门上悬挂 “孺子故地”、“泅水子遗”、“徐氏故里”等匾牌,表示与徐孺子沾亲带故,以保平安。从此,豫章人不管是否姓徐,都十分崇敬徐孺子,称他为南州高士。

我不姓徐,但拙荆乃隐溪外甥女,也算与徐姓沾亲带故。听完村人介绍,我怀着对徐孺子的难以言表之情,在徐孺子画像前伫立良久,颇生感慨。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昔日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深受炎黄子孙敬仰。与徐孺子同一时代的曹操,为保汉室江山,募义军,伐董卓,征袁绍,驰骋沙场,成就了一番霸业。如果徐孺子当年出仕,或许干出了一番惊天伟业也未可知。然而,汉室江山病入膏肓,纵然华佗再世,也回天乏力。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尽管“机关算尽”,也只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终于挽救不了“大厦将倾”的封建社会的灭亡。所以,彼时选择隐居,独善其身,或许不失为明智之举。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徐孺子当年生不逢时,未能“达则兼善天下”,只是“穷则独善其身”,“修身见于世”;可他的后人却正逢盛世,正可大显身手,“泽加于民”。徐孺子享誉一千八百多年,世人皆知,而其故里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于旅游还是一块处女地,孺子后裔深感焦虑。村委会徐书记拉着市旅游局党组书记林高兴的手,恳切地请求林书记帮出点子,如何让孺子故里走出“深闺”,使其像孺子一样,闻名遐迩。

林书记沿隐溪河绕村浏览一圈,凭着他从事旅游工作十多年的经验,独具慧眼地发现此地很适合漂流:溪水常年不断,河道十几里,一路既有山林景色,又有田园风光;门前有塘,可供垂钓;这里盛产山茶油,用茶油做菜开农家乐。游人先登株山后漂流,再访孺子故里,最后品尝一顿山茶油做的农家饭菜,既乐山,又乐水,还寻古,一举多得,岂不是美事一桩?

徐书记及在场的几位村民听得如醉如痴,连连称是,表示尽快召开村民大会,研究方案。

时近中午,我们婉谢留餐好意,驱车返程。车出村口,我回望着那蜿蜒飘荡的隐溪河,青翠欲滴的倒背嶆,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定是漂流休闲的极佳去处,徐孺子故里定和徐孺子一样,闻名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