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轩辕,打了一辈子仗- bingrong78的日志- 网易博客2012-12-09 16:42:58|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这是《史记·五帝本纪》中第一句。 少典,一说是有熊国君——黄帝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一说是诸侯国号——黄帝为少典国君之子,而另立一有熊国。 《史记·秦本纪》说秦的先祖女修,是帝颛顼之苗裔,女修吃了一个燕子蛋,怀孕生下了大业,而大业娶少典之女,生了大费。颛顼是黄帝之孙,而大业是颛顼苗裔之子,其间已不知隔了几代,如果少典是人名,那大业之妻与黄帝是兄妹或姐弟关系,岂有黄帝后世子孙反过来娶黄帝姐妹的道理?据此看来,“少典”应该是国号或者族名。 至于“姓公孙”,不知太史公从何得知(《五帝本纪》所依据的《五帝德》中并没有这三个字),可以确定黄帝“姓公孙”是不可能的,详见下一节《中国“姓”“氏”的起源及区别》。 只有蚩尤一族勇悍异常,暂时收服不了。 各诸侯为了寻求保护,都诚心归附于轩辕氏。 所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轩辕氏欣然接受大家的拥戴,而与炎帝展开了对决。 他一面抚民,一面练兵,广积粮秣,精练士卒,并且训练各种猛兽参战(“教熊罴貔貅貙虎”,一说只是以猛兽比喻士卒的精悍勇猛),最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经过数次惨烈大战,终于取得胜利,完成了炎黄两部落的融合。 因有土德之瑞,土色为黄,故称黄帝。 然而他的征战生涯却还远没有结束。 大概他也信奉着与天地人斗其乐无穷。看他的性情,是很喜欢打仗的。 根据记载,他的一生都在行军当中,“以师兵为营卫”“迁徙往来无常处”,虽然据说定都在涿鹿,但他实际上一直都住在兵营里,从东打到西,从北打到南,一有不服他的,就要起兵征讨,打到服为止(“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这样打了一辈子,所到之处,人畜畏服。 侯混战,炎帝神农氏既无力征讨,怎么又能起兵侵凌诸侯呢?炎帝收拾不了的小诸侯,黄帝所向披靡,怎么最后黄帝与炎帝对决,还打得那么不轻松呢? 《史记》中谈到诸侯混战时,只说神农氏世衰,无力征讨,而不说炎帝;又说炎帝欲侵凌诸侯,而不说神农氏;最后说诸侯共推黄帝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不说代炎帝;而《封禅书》里谈到封禅泰山的历代帝王中,既有神农又有炎帝。这都足见神农与炎帝是不相干的两个人。(其说见《补上古考信录》,下同。) 《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司 马贞的《史记索隐》说“少典”是诸侯国号,炎帝与黄帝都是少典氏子孙,但是黄帝晚一点,炎帝神农氏一共传了八帝五百余年,这时黄帝才生出来,而与黄帝决战的,正式那末代炎帝。——崔述认为这种解释太过牵强,《国语》中这一段,一父一母生黄帝、炎帝二人,语意极为明确,虽说《国语》这一段未必可信,但传说皆炎黄并称,可知炎黄二帝同时,至于炎帝与神农的关系,则炎帝是炎帝,神农是神农,上古帝王没有子孙相继的传统,都是“有圣人者出,则天下尊之为帝”,等这圣人死了,这一朝也就结束了,下一任又是共推别的圣人,而并非上一任的子孙,直到尧舜始有禅让,夏商始有父子相继,所谓神农传八帝,实在都是无稽之谈。 同时他也举出与梁玉绳大致相同的资料,推测赤帝也许就是神农氏,而炎帝就是蚩尤,阪泉之战,就是涿鹿之战。稍后又说,赤帝似乎也有可能就是少典。整个猜得一团乱。 他的结论是,无论如何,炎黄二帝同族,是没有疑问的。 其实炎黄二帝是否真实存在,尚有疑问。 上面三说,比较而言,崔述的说法是最靠谱的,虽然“炎帝神农氏”这一称号千百年来我华夏民族早已经叫习惯了。 自战国以来,黄帝的传说越传越多,多到直接形成了一个哲学流派——黄老之学。此时黄帝已被依托为道家始祖,由战神兼做哲学家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崔述说,大概是战国间的学者们为了贬绌儒家所称述的尧舜,特意编了许多黄帝传说来凌驾于尧舜之上——你们称圣道古,我这里还有更圣更古的。其说颇有道理。 汉武帝穷兵黩武,晚年又想当神仙想得发疯,常常以黄帝自比,所谓“黄帝且战且学仙”。 司马迁在这个环境下写《史记》,以黄帝开篇,也就在所难免。 钱锺书《管锥编》引周广业《蓬庐文钞》,说司马迁以黄帝开篇,其实并非他的本意,观其《五帝本纪》篇末论赞,及《太史公自序》《封禅书》等篇,一再言“尧以来”“陶唐以来”,可知他的本意是想依孔子所称述,只记尧舜以来事的。但是汉初以道家学术治国,自汉高祖起便祭祀黄帝,窦太后尤其喜好黄老之学,景帝、武帝皆读其书,武帝更是处处以黄帝自比。而他的父亲司马谈亦重黄老之术,且司马谈正是因未能随从武帝封禅泰山,忧叹成疾,抑郁而死。倘若《史记》不以黄帝开篇,则“失臣子将顺之道”,于是司马迁“寓规于颂”,写下《五帝本纪》。 其实就《五帝本纪》篇末论赞的语气来看,司马迁还是相信黄帝事迹的。他先根据《五帝德》《帝系姓》等文献资料,又根据自己早年游历全国时(其足迹与其所述黄帝足迹大致相当)所听到的各地父老之口述,认为黄帝传说虽多无稽之谈,但《五帝德》《帝系姓》《国语》等书所记,大致是不错的。于是他严加考证,“择其言尤雅者”(选择比较靠谱的),写成《五帝本纪》。——《封禅书》里,引述公孙卿的话,黄帝最后升天做了神仙,而《五帝本纪》里,只写道“黄帝崩,葬桥山”,死了,葬了,是人不是仙。这便是“择其言尤雅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