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妖魔化了的上海丈母娘

 昵称14979747 2015-08-15

  

 

  最近魔都的一个朋友有点憋闷。周末就要举办婚宴的她遇到的难题是,妈妈同意举行婚礼,但坚决不同意他们领结婚证。我听了百思不得其解,事实夫妻已做,为何却在片纸上纠缠?朋友告诉我,因为她这边家境还算殷实,她又是独生女,而一旦领证成为法理上的夫妻,财产的分割和继承上就得算上他。我听了愕然,看来,上海丈母娘在外的名声真不是虚的。

  为了女儿今后的物质生活有保障,上海丈母娘真有如此奇葩吗?还是说这样的行为只是个案,不能把势利、精明等负面标签都贴在她们的头上?

  婚姻遵从的法则是择优录取。爱情和面包,在二选一的情况下,人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并非人势利,恰恰这种选择符合人的社会生存属性。人要为自己以及后代找到一个可供生存的依靠。所以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上海丈母娘还是外地丈母娘,她们都会给自己的女儿找一个生活有保障的好夫婿。

  而且,这种选择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就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结婚“三大件”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渐渐提高,逐渐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物品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婚姻生活物质保障的向往。如果你认为在21世纪,上海丈母娘朝你要房子、车子、票子是苛刻的话,那你是不知道在全国其他地方,这种要法其实也很流行。

  唯一有区别的是,各地综合实力、生活水平层次不一,因此所要物品存在差别。在我的家乡,结婚所需要的房子、汽车、家具加在一起二三十万就搞定了,在上海你连一个卫生间都买不下来。仅仅是物价生活水平一项,就拉开了上海与内陆的差距。这并非崇拜物质,只因生活所迫。

  择婿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内陆和上海由于起点高低不同,因此标准存在差别,不能因为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就单单把上海丈母娘拎出来当活靶子。上海丈母娘只是依据本地的水平要一些门当户对的彩礼,你偏偏说她们精明、苛刻、势利,这等于是把物价的因素强加到了她们的头上,她们能承受得起吗?

  地域差异,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户口本,还有文化、语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在大上海,虽然人们也说普通话,但是在弄堂里巷,上海话依旧是主流。而且由语言延伸到生活各个方面,很多习惯方式都存在差别。这种差异已经深深扎根在心里,举手投足之间不经意就会流露出来。不仅仅上海人有这样的地域意识,外地人同样存在。由地域意识形成不外嫁习惯,不仅上海人有,其他地区也存在。

  除了地域上的文化、生活差异之外,还有经济生活水平的差异,而后者往往比传统的地域意识更严重。一说到物质,一些人就流露出鄙夷的神态,从不去考虑我们对物质的不满或者偏见是如何形成的。由经济活动带来的各地区层次不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参差不齐。地区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地区差距和地区利益矛盾的存在,会反映在社会心理方面,形成优势地区人群的优越感。城市亲戚会把旧衣服送给乡下亲戚,而乡下的人又会把不需要的生活用品送给山里的亲戚。生活水平的阶梯型,导致各个层面的人不能相互平视对待,俯视和仰视之间,轻视、自卑等心理因素开始孕育。这种优越感如果不加节制而过度膨胀,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歧视就难以避免了。上海和内陆,就是富亲戚和穷亲戚的关系。

  上海人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西方的文明虽然不能完全享受到,但是在这块土地上得以窥见。就像北京人一直觉得自己和皇帝是邻居的优越感一样,上海人从19世纪以来,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比内陆人生活的更好。这不能算是偏见,而是长期在一种环境的浸染下,由此而萌生的本能心态。作为东方巴黎的上海,优越感无比的上海丈母娘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就要千方百计把女儿送到国外去。一百多年后,尽管内陆终于姗姗来迟地赶上来了,但由经济导致的生活、心理等差异鸿沟却无法填平。这就是“社会刻板印象”,对某一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通常这类看法以片面和负面为主,并以此作为参照框架,主观认为这类人所有成员都符合这种看法。一个刚刚从内陆来的灰头土脸的混小子,怎们能进入上海丈母娘的“法眼”呢?

  本来,由差异导致的心理上的不适已经在双方的心底暗流涌动了,再借由婚姻问题,公众长期压抑的不满心态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在现代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里,普通人特别容易丧失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对许多事物往往不作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从而形成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现象。当某个单一事件发生后,舆论的放大使得人们很乐意站在道德阵地上对上海丈母娘猛烈开火,择婿问题成了情绪宣泄的最佳缺口,也成为某些自卑的外地人对上海本地人优越感的报复。

  设若对上海丈母娘的择婿条件感到不能接受,不要忘了,此刻身处上海大都市里的一些外地青年,已经不乐意回老家娶一个农村户口的姑娘了。一些外地人,也是以自己的闺女能嫁到上海或是其他大城市为荣。这些心态和上海丈母娘的心态类似,人们却视而不见。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能够被上海丈母娘挑拣,本身说明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这些曾经面对上海丈母娘败下阵来的男人,完全有能力在舆论中掀起波澜,让上海丈母娘成为负面词汇。更何况,作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人们都是拿着放大镜在看待上海这些大都市的。自然,丈母娘们的曝光率,也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人们对物价不能左右,对因经济发展导致的文化生活差异也束手无策,但是骂骂上海丈母娘还是可以做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上海丈母娘也只能默默地背上这一顶顶黑锅了。上海丈母娘其实没有资格、也没有力量承受如此之重的压力,舆论对她们的区别对待,让人感到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