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侃 之碎片《通鉴》(65)

 昵称22998329 2015-08-15

点击标题下蓝色作者名导弹熊 免费订阅

能力的边界

元狩四年之后,西汉大规模进攻匈奴的动作停了下来。

卫青、霍去病的几次远征,恢复了秦始皇时代蒙恬开辟的土地,把匈奴人远远地赶到了蒙古高原北部,使西起河西走廊,东到今天北京一带的辽阔北方,都成为汉帝国的缓冲带。汉廷在这里派人屯田,寓兵于农,巩固既得成果。

不是不想继续北扩,而是实在扩不动了。

历次战役,汉军杀伤匈奴八九万人,自身也损失好几万。但这个不是罪主要的。真正绊住汉武帝拓展雄心的,是缺马。

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这一战,出塞战马十四万匹,胜利归来时,马匹不足三万。

加上此前几次战略奔袭的损失,文景时代攒下来的三十万匹战马资本,已经损失过半。

没有马,就没有和游牧民族决胜的资本。

此后汉武帝的很多心思,包括很多看似不值得发起的战争,都是围绕马政展开的,包括寻找良种,改善战马基因。

一个已经习惯于四条腿作战的王朝,很难退回两只脚时代,这也是一种消费刚性。

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原王朝的北部边界能推多北,并不是帝王的雄心决定的,甚至也不是上下一心的进取意志决定的,而是能力决定的。只要骨子里还是个农耕民族,只要王朝的根基还是向农民征税,它们就很难拥有恒定强大的骑兵部队,因此也就很难持久征服天生留给马匹的辽阔草原,更不用说草原更北的荒原。

从这个角度讲,上苍制造种种地形壁垒,是用心良苦的。

打狗看主人

风水轮流转,匈奴来和亲。看来和亲的唯一原因,就是你变弱了。

汉廷意见分裂,有人主张和亲以策安宁,有人认为就应该把匈奴变成属国,叫他称臣。

单于发现南来使臣倨傲,带来的是叫他臣服而非和亲的信息,一怒之下扣留了使者任敞。

汉廷再次讨论如何应对。

有个叫狄山的博士主张和亲。汉武帝内心,应该是反感和亲建议的,因为这实在不匹配他扫清匈奴的夙愿,更何况几次巨大的胜利之后。他是大帝,不是寻常君主,他和父祖辈最大的区别就是愤然一击且战果辉煌。在凯歌余音绕梁的时候和残花败柳的敌人和亲,这于理不通。

但他没有直接驳斥,而是问御史大夫张汤。

张汤史上闻名,一则是办案高手,二则是酷吏,三则是极其善于揣摩汉武帝的心思。他知道后者反感对匈奴示弱,便直接表达不懈:

“此愚儒无知。”

狄山真的是愚儒。不是说他主张和亲不对,而是他不会察言观色,看不出张汤是谁的狗,立刻当面反击:

“臣固愚,愚忠;若御史大夫汤,乃诈忠。”你张汤是假忠臣。

狄博士至此犯了一个大忌讳,从对抗张汤,直接切换到了对抗皇帝。汉武帝一代雄主,说他信任的臣子是诈忠,岂不就是说他是瞎子?

果然,张汤不吭声,汉武帝直接亮剑了。史书甚至记录了他的表情,“作色”,就是拉下脸来:

“让你主政一个郡,你能保证匈奴打不进来吗?”

整天以研究儒家经典为职业的文人哪敢打这个包票,“不能”。

“那么主政一县呢?”

还是不能。

汉武帝决心把这个酸秀才逼到墙角:

“那么让你守卫一个亭嶂呢?”

狄博士知道,如果再说不行,那就是理屈词穷,按照汉武帝的脾气,是要追求刑事责任的,而那就等于端端正正落到张汤门生手里,于是他一咬牙,说这个我能。

一介书生,就这样到边地守城去了。

一个月后,他所在的那个小小警戒要塞被攻破,匈奴人割了他的脑袋。

朝廷辩论的主题,一开始是要不要和亲,但迅速跑偏到了张汤的忠奸上。汉武帝泰山压顶的结果,是从此以后,没人再敢顶撞张汤,至于有没有人主张和亲,反倒不重要了。当然,那一颗人头,也足以吓住所有和亲派了。

辩论就是辩论,批判的武器不同于武器的批判,强权用暴力做裁判,结果就是一劳永逸地毁掉辩论。

余毒深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